姚广孝:披袈裟,兴杀戮,靖难第一功臣,105年后为什么被移出太庙?明朝却有一个和

鲁肃聊历史 2025-08-04 10:28:53

姚广孝:披袈裟,兴杀戮,靖难第一功臣,105年后为什么被移出太庙?明朝却有一个和尚,公然“祸乱朝政”怂恿藩王谋反,更是给自己“谋”得个第一功臣的称号,死后直接葬在太庙,但是最后却落个“妖僧”的名头,更被后移拉出太庙。 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六根清净,不理俗世。但当代有如释永信一般的“花花和尚”,不仅疯狂敛财,还有多个私生子。他颠覆了我们对和尚的印象,被人人喊打。 其实早在明朝时期,也有这么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虽已经出家,但干的却是让天下生灵涂炭的事情。 建文四年,朱棣成功“谋反”拿到皇位。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论功行赏”,而姚广孝这位靖难之役的大功臣,被朱棣封官加爵,赏银无数。 自此,“和尚”姚广孝彻底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成功后的姚广孝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当他认为自己可以光耀门楣的时候,却被家人拒之门外,让姚广孝倍受打击,在这之后姚广孝不但捐出了自己的所有财产,还退居幕后,不再插手朝廷之事。 1418年,84岁的姚广孝死前什么荣华富贵都没求,就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放了被关了10几年大狱的傅洽,这个人可是当初放走朱允炆最大的嫌疑人。 有人说姚广孝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是在为当初其挑起谋反赎罪,但真相是什么,这已经无从查证,不过在朱棣答应姚广孝的条件后,姚广孝安然离世。 总有人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后期的姚广孝似乎是变了一个人,明明地位很高,却偏偏又是一副无欲无求的状态。 而这一切,得从他的来时路说起。 姚广孝的家族本来世代行医,但是偏偏他是个例外,不仅小小年纪就当了和尚,把家里气个半死,还善用谋略,更是一路凭借自荐让自己成为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谋士。 从姚广孝40岁开始,就在一心求“上位”,但苦于没有机会,直到马皇后病逝,让姚广孝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姚广孝作为高僧诵经纳福被招入宫中,但他实则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来,而目标正是朱棣,姚广孝自荐对其称:“只要让我追随殿下,我将给殿下一顶白帽子。” 这看似普通至极的一句话,却让朱棣又惊又喜,因为这白帽子,指的正是皇位,要知道当时朱棣皇兄众多,而朱元璋想的却是孙辈承位,这些儿子们根本排不上个。 姚广孝成功引起了朱棣的兴趣,并在马皇后葬礼后将其带在了身边,16年以后,朱元璋的死,让姚广孝抓住了兑现承诺的时机。 当时朱允炆继位,正把朱棣作为头号敌人,并把他列入了“黑名单”,随后朱允炆开始“消藩”。 朱允炆上任短短数日,他的叔伯接二连三被废,朱棣深知,照这个速度下去,自己也难逃一劫,而正是这时,姚广孝提出了“举兵”的建议。 在朱棣犹豫不决之时,更是以一句顺应天意彻底说服朱棣,姚广孝之后为其招贤纳士,锻造兵器。 正式起兵那天,军队还没出府,就被狂风暴雨拦了下来,这可吓坏了朱棣,直到姚广孝说这是“顺风顺雨”是吉兆,朱棣才打消了顾虑。 最终,朱棣在姚广孝的帮助下夺得帝位,但姚广孝反而一反常态变得淡泊名利了起来。 要说为什么,大概是人到晚年的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错误,想要做些什么,以缓解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吧。 姚广孝死后,朱棣应允其配享太庙,但是在105以后,朱厚熜却认为其曾经谋反,并为僧人,在太庙并不稳妥,最终将其移出太庙,姚广孝的百年名史彻底被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一代奇僧姚广孝》 凤凰网 《历代高僧:明成祖的智谋家——临济宗高僧道衍禅师》

0 阅读:26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