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根本不会打仗!”1958年,陈赓大将进京开会,竟然看到有人大放厥词,陈赓当即反驳:“粟裕不会打仗,中国还有谁会打仗,请站出来,让我见识见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为执行联合作战任务。 急需熟悉中原战区的助手,遂向毛主席请求支援。 毛主席询问人选,粟裕脱口而出:“陈赓!” 毛主席笑道:“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由此,两位威名赫赫却素未谋面的战将,即将在中原战场相逢。 初次见面,场面感人。 陈赓紧握粟裕的手激动道: “久仰大名,今日终得相见!” 粟裕用力回握: “我们定能成为好友!与你并肩作战,此生无憾!” 这份深厚情谊,源于他们相似又交错的革命历程。 不同于粟裕、毛主席的实战自学,陈赓起点更早。 他1922年入党,1924年成为黄埔一期生,接受系统军事教育。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时任营长的陈赓与担任班长的粟裕虽同场浴血,却因分属不同部队遗憾错过。 更巧的是,起义失败后两人均身负重伤。 陈赓伤势严重,秘密转移上海治疗并一度从事地下工作。 粟裕则跟随部队上井冈山,在反“围剿”中屡立战功也多次负伤,始终坚守前线。 陈赓1931年伤愈归队,率部作战展现才能,但不幸在西北战役中再次重伤,只得返沪医治。 1933年他回到中央苏区,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培养人才。 此时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在前线殊死搏斗。 1934年长征开始,粟裕率领先遣队先行转战牵敌,陈赓随中央红军主力行动。 漫长的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作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在华北建功。 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在苏中、华中周旋。两位名将威名远扬,却始终缘悭一面。 解放战争爆发,两人在各自战场大放异彩。 粟裕指挥华野在华东连战连捷。 他作战缜密,善用地形,针对性强。 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整编第26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缴获大量美式装备,奠定我军特种兵基础。 此后苏中七战七捷,又迅速收复苏北、鲁南十三城,威震敌胆。 为对付他,国民党调出精锐“王牌”整编第74师。 粟裕在孟良崮集中优势兵力,血战三天三夜,全歼该师,击毙张灵甫,粉碎敌重点进攻。 与此同时,在晋南战场,陈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迎战胡宗南。 他灵活机动,在闻夏战役两天全歼敌精锐第31旅。 胡宗南轻视陈赓,竟派出起家老本、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编第1旅。 陈赓豪情万丈:“打掉他的王牌,让他死心!” 他精心部署,先歼第2团,再围歼旅部及第1团,干净利落让这支“王牌”消失。 1947年夏,为执行“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战略。 粟裕指挥的华野西线兵团与陈赓的陈谢兵团终于在中原会师,由粟裕统一指挥。 两位神交已久的将领首次合作。 令人惊讶的是,虽未共事,战术思想却高度契合。 在随后的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两人不约而同改变擅长的运动战,创造性运用“近迫作业”战术。 部队在敌前大规模挖掘战壕,步步紧逼,将野战转为阵地攻坚战,有效抵消敌火力优势。 中原战场上,国民党李铁军兵团分驻两地。 李铁军恐两部会合延误战机,率第10军先行,企图寻歼他认为的“陈赓孤军”。 他万万没想到面对的是粟陈联手。 结果第10军和第20军相继被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初次联手便获大捷,虽然后来在确山受挫,但共同的战斗让粟裕与陈赓的革命情谊在炮火中愈发深厚。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粟裕出任总参谋长。 他促成陈赓担任副总参谋长,两人再次成为亲密搭档,配合默契直至1958年。 这一年,粟裕在错误批判中蒙冤被解职。 一次会议上,有人无理指责粟裕“不会打仗”。 耿直的陈赓拍案怒斥:“这叫什么话!要说粟裕不会打仗,那中国就没有会打仗的人了!” 这掷地有声的辩护,饱含对战友的深切信任。 1961年3月,陈赓大将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不幸在上海病逝。 噩耗传来,粟裕悲痛万分,立即赶赴上海,送了这位肝胆相照的老战友最后一程。 两位从战火中走来的开国元勋,用一生诠释了革命情谊的崇高与珍贵。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陈毅粟裕合作多次打胜仗 获评"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粟裕根本不会打仗!”1958年,陈赓大将进京开会,竟然看到有人大放厥词,陈赓当
琴音流转
2025-08-04 11:17:56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