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来反驳说房主任脱口秀讲的是农村社会现状,未必都是她本人的经历,与她本人经历有出入是很正常的。
可问题是上的热搜,节目对观众的引导,吃到的红利,那可都是“本人经历”啊。
所以有人质疑真实性,这些事情是不是真实发生在她身上的。从逻辑上来说,这没错吧?
你说农村确实存在她的脱口秀里面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是的,但问题是整个节目就是把舞台上的那个她,和现实生活中的那个她,完全捆绑的,节目要的就是让观众脑子里捆绑住这个,热搜上的就是这个,不断抛给观众印象的就是这个,那么一切自然就围绕着这个“她”来了。至于农村其他人,那按照现在这个逻辑,你得再去找另一个“她”啊。
我再举个例子吧:
你听过姜昆和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不?没听过的话先找来听听。
姜昆在相声里面用第一人称“我”,讲文化大革命时期去照相馆拍照时遇到的各种荒唐事。他说的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吗?恰恰不是的。姜昆当时在北大荒插队,他们那时如果要拍照,那得来个摄影师给他们拍个集体照啥的,拍完赶紧干活。所以他相声里面说的那些,他本人其实没有经历过,他自己也说过,那是后来他去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拍照时,劳模姚金才跟他聊天时告诉他的,于是他以此为基础写了《如此照相》,非常成功。
为什么没人质疑姜昆“到底是不是他本人的真实经历”?因为大家本来就不在意相声里面的那个“我”啊!也没人拿相声里面那个“我”作为真实经历来营销啊。
所以,你再想想,那些脱口秀综艺搞热搜的时候,是不是聚焦于脱口秀里面的那个“我”?你作为观众,看脱口秀的时候,是不是在意里面的那个“我”?
还是那个观点:你吃的是哪一部分的红利,你就得承担对应的风险,不能“真实”的红利你吃了,到了风险,你就说“这是编的。有点出入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