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新四军营长因“叛逃”被判死刑,陶勇知道后,顿时就急了,连忙替他求情:“我用脑袋替他担保,留他一条命吧!” 叶道志时任新四军特务营长。 特务营是新四军军部的盾牌,也是出鞘的刀,只有能力出众、可信度高的干部,才能胜任这一职务。 对别人来说,担任特务营长,是对他的一种信任和肯定,但对叶道志来说,让他担任特务营长,其实是降职使用。因为叶道志原来是师政委。 红军时期,叶道志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第10师的师政委,与他同级别的陈锡联后来是开国上将。 身为徐向前麾下的一员悍将,叶道志参加过黄安战役、强渡嘉陵江,也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到了陕北后,叶道志还在延安抗大学习过。 1938年,叶道志被调到了新四军,担任新四军2支队4团副团长,对叶道志来说,这是降级,而且是降了2级半。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因为编制有限,大部分红军干部都被降级使用。 被降2级、2级半甚至被降3级、4级的红军干部非常普遍,因此,让叶道志担任新四军2支队4团副团长,也不是针对他,而是一种普遍情况。 身为老革命,叶道志对此也比较理解。 刚去新四军2团时,叶道志没有任何怨言。 那时,新四军的副职就相当于政委,比如项英名义上是新四军的副军长,实际上却是新四军的政委。 叶道志也是差不多情况,他在2团,干的是政委工作,地位很高,说是2团的二把手也不过分。 在红四方面军,叶道志干的就是政委工作,现在算是回归老本行,可在2团,叶道志却干得不开心。 因为2团的干部、战士,大部分是福建人,他们没有参加过长征,之前一直在福建等地打游击。 而叶道志是湖北人,不会讲福建方言,和战士们语言不通。 身为政委,却连基本的沟通都成了问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更是困难重重了。因为语言不通,工作受阻,甚至有时候身为副团长的他,还要被战士们指导,这就让叶道志十分憋屈。 于是,那段时间,叶道志经常借酒消愁,每次喝酒后就爱发牢骚,这些牢骚话,就被人举报。 结果,叶道志就被降级了,他从2团副团长,降到了特务营营长。 被降级后,叶道志就更加憋屈。 而在新四军中,也有一些干部经历和他类似,比如特务营的参谋徐长胜、补充营的营长陈康,他们都是湖北人,原来是新四军的团干部,现在都被降级使用,并且都存在语言不通等问题。 这三人因为经历很像,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互相吐槽不满。 1938年7月30日的晚上,3人在喝酒时,突然提到了八路军129师的情况,129师是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来的,师长刘伯承也是3人敬重的人。 在那里,不会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而且还能见到很多老熟人、老战友。 3人醉酒后,就商议离开新四军,去找129师。 商议好后,3人没打招呼,只留下了“我们去投奔八路军”的字条,就擅自离队出走。 新四军军长叶挺知道此事后,气得不行,连忙派人去“抓他们回来”。 因为叶道志3人还没走多远,叶挺派去的人,不久就追上了。 被追到的时候,徐长胜还高喊:“我们要去延安继续干革命,不是当叛徒。” 但追上来的干部、战士不信,就开枪将其打死。 陈康则躲进草丛,后来逃脱,并去了延安,后来加入八路军。 而叶道志因为喝的酒比较多,行动变慢了,追上来的战士手疾眼快,迅速将他捆了起来。 叶道志被带回军部后,叶挺认为他是想叛逃,就决定判处叶道志死刑。 与叶道志交情很深的陶勇听说以后,赶紧去找叶挺求情:“我用脑袋给他担保,他不是反革命,留他一条命吧,他很能打的啊!” 但治军很严的叶挺认为,叶道志不打招呼就离开新四军,这是战场逃跑,必须执行军纪,所以叶挺就不顾陶勇等人的求情,坚持处决叶道志。 1938年8月30日,叶道志就被公开处决了。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38年8月30日,新四军特务营营长叶道志被以叛逃罪执行枪决,叶道志被枪决前夕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