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陈佩斯说,1998年是我最后一次上春晚,从那以后再也不去了,因为那里不是一个

郝正志看娱乐 2025-08-04 20:58:43

演员陈佩斯说,1998年是我最后一次上春晚,从那以后再也不去了,因为那里不是一个创作的氛围了,每个部门都在互相掣肘,每个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是以“老大”自居。 陈佩斯1954年出生在长春一个艺术家庭,爸是演员陈强,从小耳濡目染。他小时候就爱跟着爸去片场看热闹,1973年去内蒙古插队,那儿他参加文艺活动,练了练基本功。1977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学表演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影视圈。1979年拍电影《瞧这一家子》,和爸还有刘晓庆搭档,演了个活泼角色,慢慢出名。那时候他26岁,演技还青涩,但已经显出喜剧天分。接着他拍了不少片子,积累经验。 1984年,他和朱时茂第一次上春晚,演《吃面条》,一下火了。从那以后,两人成了黄金搭档,连续好几年上台。1989年《胡椒面》,1990到1994年连续五年,他们的小品越来越稳,观众爱看。陈佩斯表演注重细节,应变快,有次道具坏了,他照样演完。1997和1998年又上了两次,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是最后一场。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经验丰富,但也开始觉得春晚有问题。 春晚从1983年办起,陈佩斯他们是元老级。起初大家合作愉快,排节目时商量着来,氛围热乎。后来变了味儿,人与人关系冷淡,大家怕节目被偷,吃饭都不一起。陈佩斯说他对环境要求高,像水生植物只长在上游。他觉得春晚不是创作地儿,每个部门都互相掣肘,谁也不让步。灯光、道具、导演组,各管各的,协调起来费劲。工作人员一个个自居老大,坚持己见,不肯妥协。创作过程支离破碎,想法提了也白提,导演组不理睬。 1998年那次,矛盾彻底爆发。陈佩斯想精益求精,提意见没人听,部门间争执不断。排练拖沓,效率低,热情被磨光。他发现那里已丧失艺术空间,每步都受阻。退出后,他说身体也扛不住了,长达半年筹备太累。社会变化,演员内卷严重,大家在乎名利,互相提防。像赵本山、宋丹丹后来也退了,压力大,怕砸了。审核严,作品不好笑就过不了。现在小品难创,观众审美变了。 陈佩斯退出春晚后,转向其他路子。1999年,他和朱时茂起诉央视下属公司擅自发售他们小品光盘,没授权就卖钱。法庭判他们胜,赔了33万多,但这事儿闹大,与央视关系更僵。从此他没再上央视节目。成立大道影业,投资喜剧,当制片人。2001年推出话剧《托儿》,自己演,巡演多场。接着做《阳台》等,专注舞台喜剧。 2015年话剧《戏台》大受欢迎,他改编成电影,2025年上映,票房不错。期间上过综艺,当导师教年轻人。67岁时还在节目聊退出原因,重申人与人太冷淡。朱时茂也转行拍戏,两人偶尔合作,但没回春晚。到2025年,陈佩斯71岁,仍活跃喜剧圈,执导出演作品。春晚变了,老人退场,新人上,但经典难复制。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wsxokn5

wsxokn5

2
2025-08-05 01:15

小品之王,可惜被封杀影响其后续的成就,浪费了这“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喜剧天才

郝正志看娱乐

郝正志看娱乐

旁观者清楚的,只是旁观者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