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南下失利的红四方面军在丹巴休整了大半年时间。期间36岁的金川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看上了人称丹巴一枝花的藏族女干部查比二姐(汉名杨秀英),两人很快喜结连理。 邵式平这人,1900年生在江西弋阳一个穷苦农村,家里五兄妹,他排行老三,爹早死,妈靠酿酒养家。他小时候就聪明,亲戚凑钱让他念书,1916年进弋阳县立高等小学,跟方志敏成了铁哥们,一起琢磨国家大事。 1919年考上南昌一中,五四运动那会儿,他加入鄱阳湖社,街头游行啥的没少干。1923年上北京师范大学,1925年入党,搞学生运动风生水起。回江西后,1926年组织农民运动,1928年跟方志敏搞弋横起义,建赣东北根据地。1930年当红十军政委,1934年长征,支持张国焘南下,队伍吃亏后到丹巴,当金川省苏维埃主席。杨秀英呢,藏族,四川金川人,家穷,爹给地主打长工。她小时候被迫嫁给个懒惰的前喇嘛,生了儿子后老公跑了,她一个人拉扯孩子。 1935年红军来,她加入队伍,当翻译,后升妇女部副部长,动员藏族妇女支援前线。她没啥文化,但干活利索,会汉藏话,人称丹巴一枝花。这俩人背景天差地别,一个书香革命,一个底层奋斗,却在丹巴撞出火花。话说回来,邵式平36岁了,革命路上没少颠簸,杨秀英也经历婚姻失败,两人相遇时,都在为革命出力,这基础让他们的故事接地气,不像传说那么虚。 红四方面军南下失利后,在丹巴休整那半年,邵式平管政府,杨秀英管妇女工作,两人常碰头。邵式平注意到杨秀英的能干,她组织妇女纺线做鞋,动员藏族群众支援红军。杨秀英也看到邵式平的责任心,他处理苏维埃事务,教她识字。相处几周,邵式平求婚,杨秀英答应。1936年冬天,婚礼简单,由妇女部主任主持,红军和藏族老乡见证。婚后没多久,邵式平得斑疹伤寒,杨秀英照顾他熬通宵,他好转。这段日子加深感情,可部队转移到炉霍道孚。其实呢,这婚姻不光是个人事,在当时促进汉藏团结,邵式平带头娶藏族媳妇,其他干部也效仿。杨秀英的前夫懒惰跑路,没啥好说,她靠自己加入革命,证明女性也能闯出一片天。邵式平从江西穷小子到革命骨干,靠的就是坚持。 邵式平和杨秀英的相遇,在格勒得沙共和国背景下更有意思。那是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建的藏族革命政权,第一次少数民族自治尝试。邵式平是大金省委书记,杨秀英是妇女部长,两人工作交集多。他教她读书写字,她帮他联系藏族群众。结婚后,杨秀英随队北上,但母亲病重,她请假回家。料理丧事后,红军已走,她带着儿子躲敌人,日子苦巴巴。后来嫁给藏族金矿工人,熬过一生。邵式平长征继续,1937到延安,抗日战争出力。1949年当江西省长,搞恢复经济教育。话说回来,他没忘杨秀英,多次打听,寄信给丹巴妇联,没音讯。1962年听说她还在四川,两人再婚,就没联系。邵式平1965年病逝,念叨她小名阿初。杨秀英1992年走,常忆丹巴日子。这分离不光是个人悲剧,还反映战争拆散多少家庭。接地气看,杨秀英从底层妇女到干部,再到普通生活,邵式平从学生到省长,两人轨迹不同,却因革命短暂交汇。 想想1936年丹巴那半年,红四方面军不光休整,还建根据地,邵式平带头娶杨秀英,促进民族融合。其他干部如李中权也娶藏族姑娘三郎切木初。杨秀英活跃,唱歌跳舞组织活动样样行。她婚后照顾邵式平病重,那斑疹伤寒差点要命,她守着把他拉回来。分开时,杨秀英留丹巴,邵式平翻雪山北上。长征路上,他九死一生,到延安继续革命。抗日时,他在前线组织,1949年后管江西,恢复生产。杨秀英躲捕,嫁矿工,过苦日子。其实呢,这故事接地气,不像电影那么夸张,两人就是普通革命者,被时代推着走。邵式平早年跟方志敏起义,建根据地,经历失败没倒下。 邵式平支持张国焘南下,红军吃败仗,到丹巴修整。他当主席,杨秀英升副部长,两人从公务到婚姻,几周搞定。婚礼土屋里办,简单交杯酒。婚后转移,邵式平病,杨秀英护理。杨秀英母亲死,她留下来,邵式平走。长征后,他到延安,抗日,1949年省长。找杨秀英无果,1962年知她在四川,再婚不扰。杨秀英嫁矿工,1992年逝,忆丹巴。接地气说,这俩人没啥传奇,就是革命路上碰头,分开各自活。邵式平从穷家到领导,靠学习奋斗。杨秀英从被迫婚姻到独立,靠革命翻身。 丹巴休整期,邵式平杨秀英婚姻是典型。红军建共和国,邵式平书记,杨秀英部长。他教她文化,她帮联系群众。闪婚后,杨秀英护理他伤寒。分开,杨秀英回家,邵式平北上。长征险阻,他到延安抗日。1949年江西省长,发展经济教育。打听杨秀英,信无回。1962年闻她在世,再婚止。杨秀英躲敌,嫁矿工,1992年走,忆往。话说回来,这故事接地气,两人工作结缘,没浪漫桥段。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