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曾美大手一挥,省些子弹,把他们留在窑洞中吧。
那年秋天,山西崞县西头村这片土地不太平,日本鬼子三天两头来扫荡,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那会儿,八路军十九团在团长曾美的带领下,就在这一带活动,专门跟鬼子周旋,他们刚在附近打了一场硬仗,好不容易才把一股凶残的日军给打退了。
仗是打赢了,可咱们的队伍也牺牲了不少好战士,为了给乡亲们鼓鼓劲儿,也为了悼念牺牲的同志,县里和曾团长商量着,就在西头村开个胜利大会。
大会那天,村里村外都挺热闹,老百姓们听说八路军的英雄们来了,都放下手里的活儿,早早地聚到村头空地上,想听听打鬼子的故事,看看这些保护他们的子弟兵。
曾美团长和战士们正跟乡亲们讲着战斗的经历,大伙儿听得入神,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当口,出事了。
一伙儿没被打干净、躲在附近山沟里的日本兵,瞅准了这个机会,突然就摸了过来,朝着开会的场子开枪偷袭,枪声一响,人群顿时乱了。
曾美团长到底是打过不少仗的老兵,反应极快,他一边大声喊着指挥战士们掩护,一边组织老百姓赶紧往安全的地方撤。
这些鬼子兵人数不多,也就十五个人,一看偷袭没占到太大便宜,又被八路军的火力压制,慌不择路,一股脑儿全退进了一个废弃的土窑洞里。
这窑洞位置挺刁钻,口小肚子大,里头黑黢黢的,易守难攻,鬼子们钻进去,仗着地形,架起枪负隅顽抗,这下可把乡亲们气坏了!
刚刚还在听英雄们讲怎么打鬼子,转眼鬼子就敢来偷袭,还躲进洞里当缩头乌龟,不一会儿,附近得到消息的几百号老百姓,手里抄着铁锹、锄头、耙子,甚至还有扛着扁担的,呼啦啦全围了过来,把个窑洞口堵得水泄不通。
大伙儿群情激愤,喊着要把这些祸害乡里的人给活剐了,曾美团长一看这阵势,心里也盘算开了,强攻不行,这窑洞就一个小口,鬼子在里面架着枪,谁冲进去谁就是活靶子,肯定得牺牲不少战士。
他琢磨着,打仗也得讲点策略,能少流血就少流血,于是,他让队伍里懂点日语的战士对着洞口喊话,劝里面的鬼子投降,保证只要放下武器,不杀他们。
可洞里的鬼子兵呢?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非但不领情,反而用日本话叽里呱啦地破口大骂,意思就是死也不投降,要跟八路军拼到底。
时间一点点过去,鬼子在里面骂骂咧咧,老百姓在外面怒火冲天,曾美团长眉头紧锁。他得赶紧拿主意,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
强攻伤亡太大,放他们走,那绝对不可能,这帮鬼子手上沾满了咱们同胞的血,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他环顾四周,看着乡亲们手里拿着的铁锹锄头,再看看那窑洞口堆着的黄土石块,一个念头在他心里冒了出来。
他转过身,对着围在周围的战士和乡亲们,声音不高但很坚决地说:“同志们,乡亲们,这帮鬼子丧尽天良,跑到咱们中国来烧杀抢掠,坏事做绝!今天落到咱们手里,还死不悔改,咱们省点子弹,也别让战士们冒险往里冲了,我看不如就把他们留在这窑洞里吧!”
这话一出,乡亲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对!活埋了这帮人!”“给死去的乡亲们报仇!”
积压了多年的仇恨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根本不用再多动员,老百姓们立刻行动起来,拿着铁锹的铲土,拿着锄头的刨石头,拿着耙子的往里填土块。
大家伙儿憋着一股劲儿,动作又快又狠,泥巴、石块、黄土,一股脑儿地往那小小的窑洞口猛填。
洞里的鬼子起初还在骂,后来听到外面动静不对,土块石头哗啦啦地往里掉,洞口的光线越来越暗,这才慌了神。
里面传出变了调的哭喊和求饶声,叽里咕噜的,也听不清喊的啥,可这时候,谁还会心软?乡亲们想起被鬼子烧掉的房子,被杀死的亲人,手上的劲儿更足了。
愤怒的火焰淹没了任何可能的怜悯,洞口很快就被泥土和石块堵得严严实实,最后一丝光亮也消失了。整个窑洞被彻底封死,密不透风。
那十五个日本兵,就这样被活活地封在了黑暗的窑洞里,外面是愤怒的中国人民,里面是绝望的侵略者。
没过多久,洞里就彻底没了声息,他们最终为自己的凶残和顽固付出了代价,在缺氧和饥渴中走向了灭亡。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八路军没费一枪一弹,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全歼了这股胆大包天、死不投降的鬼子兵,保护了老百姓的安全。
上级领导知道了这件事,对曾美团长灵活处置、减少己方伤亡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这件事在当时震动很大。
它告诉所有人,对付那些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的侵略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必须采取最严厉的手段。
自打这事以后,附近被抓的鬼子兵或是俘虏,听说曾美的名字,都吓得直哆嗦,再也不敢像以前那么嚣张了。
这场发生在西头村窑洞里的战斗,成了抗战岁月里一个特殊而真实的片段,它记录着侵略者的可耻下场,也铭刻着中国人民在苦难中迸发出的不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