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舰高调开进南海“争议水域”,结果下一秒被贴脸开大,中方这次动真格 7月30日,四艘印度军舰开进了菲律宾马尼拉港,准备和菲律宾海军来一次联合海上巡逻。舰队里不光有印度的主力驱逐舰“德里”号,还有补给舰、反潜护卫舰,甚至测量船都来了,看得出来是有备而来。 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动作不是第一次见,但这次的反应却格外迅速也格外直接。还没等印菲舰队出港,中国就宣布在南海某海域展开军事训练,并发布了详细的航行警告。 时间安排得精准,正好是8月4日和5日下午,而坐标位置也非常明确,正卡在印菲准备巡逻的路线中央。 等到8月4日,印度和菲律宾的舰队刚刚离开民都洛岛,靠近预定海域的时候,场面立刻变了。 两艘中国海军战舰已经提前等在那,一艘是配备相控阵雷达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另一艘是054A型护卫舰。这两艘战舰的吨位、装备和综合作战能力,在目前整个南海区域里都算是顶尖的。 相比之下,印度的“德里”号虽然是他们的主力舰,但服役时间已经不短,系统也相对老旧,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舰艇,确实是力不从心。 而菲律宾方面,更多是出于姿态配合,本身海军装备有限,真正操作层面上起不了多大作用。 根据一些记者在舰上的描述,中国军舰没有直接干预,但始终贴身压迫,用非常专业的航路管理方式限制了印菲舰队的行动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你走哪我挡哪,距离始终保持在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范围内。这样的操作,不仅影响了印菲舰队的航线,也让整场所谓的联合巡逻名存实亡。 最终,印菲舰队只能在民都洛岛附近的海域绕来绕去,根本没法靠近原定的黄岩岛区域。事后菲律宾海军还嘴硬,说巡逻已经完成,但从整个过程来看,行动被中国的应对手段压制得非常明显。 这一回合,中国的动作既迅速又有分寸,既展示了立场,也没引发正面冲突。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很有针对性的现场反制。而印度这次显然是想借南海问题向美国示好,缓解自己在贸易上的压力。 毕竟8月1日起,美国对印度的大量出口商品加征了25%的高额关税,涉及金额达到870亿美元,影响巨大。莫迪政府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嘴上没多说,但身体却很诚实,派军舰跑来南海“刷存在感”。 菲律宾那边的算盘也不难理解,小马科斯一直想从美国那里换取更多援助,但眼下美国给的实惠有限,反倒是国内支持率一路下滑,经济压力山大。于是选择和印度抱团,想着在南海“做点事”,也许能让美国看到自己的“价值”。 但这次行动的结果,可能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中国的应对已经说明态度,也清晰地表明了南海问题的底线。 反过来,印度和菲律宾的“秀肌肉”不仅没有取得实质突破,反而让局势更紧张了一步。 总的来说,印度军舰这次高调闯入南海,试图在敏感水域搞一场联合行动,最后被中方一招“贴脸压制”直接化解。 这一回,中方的回应堪称精准而有力,也让各方看清楚了在南海这种复杂局势下,谁才是真正能掌控节奏的一方。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日,巴基斯坦方面罕见的公开承认,在伊朗-以色列的12日战
【91评论】【1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