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两名卧底夫妻假戏真做结为真夫妻,妻子牺牲后丈夫一生未娶,7年后原本牺牲的妻子竟找上门来……
那年秋天,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被组织安排到同一个屋檐下,天津租界区的老式洋房里,26岁的王士光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看着眼前扎着麻花辫的姑娘。
15岁的王新把包袱搁在雕花木椅上,红着脸叫了声"王同志",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假扮成新婚夫妻,在日伪军眼皮底下架设秘密电台。
阁楼窗户用黑布遮得严严实实,王士光白天穿着皱巴巴的西服去洋行当会计,傍晚揣着黄油纸包的卤菜回家。
街坊们常见新媳妇挎着菜篮站在胡同口,碎花布衣裳洗得发白,见人就抿嘴笑。
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寻常的小家庭,每到深夜就会把被褥卷起来,露出藏在床板下的发报机。
半年后某个雨夜,王新裹着湿透的棉袄冲进家门。
她刚从交通站取回密电,路上躲过了三次巡逻队。
王士光接过带着体温的胶卷时,发现小姑娘的手指冻得像胡萝卜。
那天灶台上煨着的小米粥熬糊了,两人却就着咸菜喝得格外香,就是从那天起,他们传递情报时总会不自觉地碰碰对方的手。
转年开春,组织批准他们成为真夫妻的批文藏在白菜帮子里送来。
洞房夜没有红烛,王士光用废电池里的碳棒在墙上画了朵牡丹,孩子出生在来年冬天,接生婆是卖豆腐的张大娘。
她摸着孩子的小脚丫说:"这小崽子哭声震天,将来准是个干大事的。"夫妻俩相视一笑,把提前备好的银镯子塞进接生婆手里当封口费。
分离来得猝不及防,1941年秋天,王士光突然接到调令要去晋察冀根据地。
临走前他把发报机零件埋在石榴树下,把最后半块怀表塞给妻子,火车站月台上,王新把熟睡的儿子往他怀里送,他却退后两步说:"带着孩子怎么打游击?"
汽笛声撕裂晨雾时,王士光看见妻子单薄的身影追着火车跑了半里地。
1943年夏天,正在调试兵工厂电台的王士光收到加急电报,薄纸片上"王新同志牺牲"六个字被雨水洇得模糊,他盯着看了整宿,第二天照常给战士们讲解电台维修。
只是从此他的中山装口袋里,永远揣着半块带着牙印的怀表。
在1948年深秋,时任华北军区通信部副部长的王士光到保定开会,散场时被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拽住衣角。
孩子举着半块怀表喊"爸爸",他蹲下身发现表壳上的牙印和自己那半块刚好吻合。
顺着小手指的方向望去,穿着列宁装的女人正在槐树下抹眼泪,当年重伤昏迷的王新被老乡所救,辗转七年才找到组织。
建国后在北京东四胡同,总有个戴眼镜的老头骑着二八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戴毛线帽的老太太。
车把上挂着的布兜里,除了图纸文件总塞着个铝饭盒,邻居们都知道,王工给老伴带的午饭里永远有块卤豆腐,那是他们当年在天津当假夫妻时,唯一买得起的荤菜。
1990年代某个春日下午,白发苍苍的王新翻出压在箱底的碎花布衣裳,老伴儿趴在书桌前写回忆录,突然转头说:"当年你要是不追那趟火车,说不定咱还能早两年重逢。"
老太太举起鸡毛掸子作势要打,阳光穿过窗户照着桌上的半块怀表,秒针滴滴答答走了六十个年头。
用户13xxx16
致敬英雄[点赞]
适可而止
半块怀表,秒针滴滴答答走了六十个年头?我看不懂,求大神解释一下。
适可而止 回复 08-07 11:36
适可而止 回复 08-07 11:34
把文章再细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