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

如果三战爆发 2025-08-07 09:50:11

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中方的回应,让全球倒吸了一口气!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奥委会主席巴赫最近可够忙的,短短五年内三访中国,就为了一件事,劝中国再办一届奥运会。可每次来华都吃了闭门羹,这是为啥? 说起来还真是世事难料,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那会儿,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举国欢庆,各国都抢着要办奥运会。 可到了2017年,风向突变,2022年冬奥会申办时,挪威奥斯陆、波兰克拉科夫这些城市一个接一个退出,理由都一样:太费钱。 奥委会这下慌了神,电视转播权收入上不去,赞助商害怕政治风波不敢投钱,连老朋友美国NBC电视台都在喊着要省钱。 回头一看历史,更是触目惊心,1976年蒙特利尔为了办15天奥运会,市民硬是背了30年债;2004年雅典的豪华场馆,现在成了杂草丛生的废墟;2021年东京奥运会更是创下500亿的亏损纪录。 反观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投入420亿美元,但基础设施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2022年冬奥会更是玩出了新花样,把老厂房改造成比赛场地,既省钱又有特色,最关键的是,这些场馆在赛后都能派上用场,带动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难怪巴赫盯上了中国,在他看来,有实力、有经验、还能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也就中国了。 可他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迫切需要通过奥运会证明自己的国家了。 目前高铁比地铁还密集,5G信号遍地都是,新能源车卖得比油车还火,办不办奥运会,已经不是实力的标签,而是要算明白这笔“民生账”。 从国家体育总局的内部文件就能看出,中国对体育的理解已经升级换代。以前是“金牌至上”,现在讲究“健康第一”。 花大价钱办奥运会,还不如把钱用在老百姓身边的运动场地上。 现在全国有300多万社会体育指导员教人健身,马拉松赛事一年能办2000场,玩冰雪运动的人突破5亿,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比拿几块金牌更能说明问题。 中国也不是不管国际体育圈,2024年巴黎奥运会派出405名运动员,拿了38块金牌排第一;2026年米兰冬奥会已经组建了12支集训队;2025年哈尔滨要办史上最大规模的亚洲冬季运动会。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体育事业,2023年杭州亚运会专门邀请了叙利亚、阿富汗这些战乱国家的运动员参赛。 而且2025年又和非洲国家合作建立“体育发展联盟”,帮他们建场馆、教训练。 这就是中国的新思路,与其花大价钱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奥运会,不如把精力放在持续性的体育交流上。 说白了,现在的中国不缺“面子工程”,更在意实实在在的“里子”。 巴赫们着急了,中国却稳得很,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需要通过一场盛会来证明自己。 当中国的体育发展从“追赶”变成“引领”,这种淡定自如的态度,或许才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 看来,国际奥委会得重新考虑怎么让奥运会与时俱进了,毕竟,在这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光有排场不够,还得讲究实效。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0 阅读:92
如果三战爆发

如果三战爆发

多角度解读世界,多方位观察世界,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