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觉男篮进不去四强。想想二十年前能赢沙特88分,现在赢5分都得捏把汗,第四

奥运星语铺 2025-08-07 12:32:13

很多人感觉男篮进不去四强。想想二十年前能赢沙特88分,现在赢5分都得捏把汗,第四节被人追着打23:13,这落差看得人心里发堵。郭士强把王俊杰按在板凳上这事,其实就是个缩影。年轻人防守犯错很正常,一出错就彻底不让上,哪有这么培养人的?这些年总喊着要团队、要体系,可连给年轻人试错的勇气都没有,体系能扎实吗?篮球从来不是只靠老队员死扛,得有新鲜血液敢冲敢拼才行。现在这种怕输球、怕犯错的心态,真能撑得起球迷的期待?你们觉得,是该给年轻人多些机会,还是继续求稳更重要? 这憋屈感真不是一天两天了。赢个弱旅都像走钢丝,末节习惯性疲软,老球迷一对比当年横扫亚洲的霸气,心里能不发凉?王俊杰这事儿确实扎眼,年轻人场上紧张犯点错,直接摁板凳捂到冰凉,这操作太熟悉了。咱这些年口号没少喊,“团队篮球”、“更新换代”听得耳朵起茧,可一到真章上,还是死攥着几个老面孔不撒手,新人板凳坐穿。培养新人?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上却像捧着易碎品,碰一下都怕碎。防守漏个人、进攻犹豫了,立马换下冷藏,这环境里新人能放开手脚打才怪。信任是打出来的,不是供出来的。 可问题来了,光骂教练保守就完事儿了?咱得琢磨背后的死结在哪。球迷媒体天天盯着成绩,输场不该输的球,舆论压力能掀翻天。上头要成绩指标,中间教练怕下课,最后压力全堆到场上——用老将最保险,至少经验足不崩盘啊!这就成了恶性循环:越不敢用新人,新人越没机会成长;新人顶不上,老将就得往死里用,透支状态;等老将真打不动了,新人还是半成品,青黄不接彻底抓瞎。现在这局面,不就是过去几年“求稳”欠下的债吗?二十年前能赢88分,那是建立在持续给新人舞台、敢于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现在这几分险胜的“稳”,代价是透支未来。 再说“练新人”和“要成绩”,真就那么水火不容? 亚洲杯小组赛这种强度,对印度、约旦这类对手都不敢放手轮换、给新人犯错空间,那什么时候敢?难道指着打澳大利亚、新西兰时才练兵?现实点看,靠这套被摸透的老班底和透支的身体,拼死拼活拿个小组出线,到了淘汰赛面对真正强敌,胜算又有多大?与其这样,不如在还有容错空间的比赛里,明确划出时间硬练新人。哪怕输一两场,只要新人能打出来、找到两三个可靠轮换,这学费就值!怕就怕现在这样,老将累个半死勉强过关,新人板凳坐穿毫无长进,到了硬仗还是没人可用。所谓“求稳”,求的不过是眼前一层窗户纸的体面,一捅就破。 篮球是圆的,未来是赌不起的。一直用老将就像吃止痛药,暂时压住疼,病灶还在那儿烂着。球迷要的不仅仅是今天别输约旦,更想看明天能干翻强敌。不给新人摔打的机会,永远等不到他们扛旗的那天。郭导按着王俊杰们的手,按住的可能正是中国男篮翻身的火种。是继续捂着这虚假的“稳”,还是豁出去给未来投个资?这道选择题,答案其实挺明白。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国男篮# #亚洲杯男篮# #男篮阵容# #男篮# #男篮世界杯# #男篮预赛# #男篮换代进行时#

0 阅读:0
奥运星语铺

奥运星语铺

星语心愿,倾听明星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