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今天(8月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他可能宣布对中国进一步征收额外关税,以应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情况。” 特朗普这次的表态并不让人意外,毕竟过去几个月里,美国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施压就没停过。 从7月底威胁加征100%关税,到8月初放出风声可能提高到500%,再到今天直接放话“进一步关税”,美国的策略很明显,用经济手段逼中国在能源问题上让步。 但如今的中国,明显已经不会吃这一套了,不仅不会,反而让美国的威胁显得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而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强调,中国的能源采购政策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不接受任何外部干涉。 这话听起来像是外交辞令,但结合实际行动,就能看出分量,8月初,中国三大港口仍在接收俄罗斯油轮,而且交易基本采用人民币结算,直接绕开美元体系。 更关键的是,中俄刚刚宣布将在8月上旬举行“海上联合-2025”军演,主题是“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和“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用行动告诉美国能源合作和战略协作,中国一样都不会退让。 美国的算盘其实不难猜,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关税施压,一方面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资金,另一方面逼中国减少对俄能源依赖,从而在经济和地缘上孤立俄罗斯。 但现实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已达19%,并且通过管道运输的部分根本无法被外部轻易切断。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喊制裁,一边自己的企业却扎堆访华,波音、苹果、奥的斯等巨头7月底刚在北京谈合作,这种“政冷经热”的矛盾,反而让美国的制裁威胁显得像个空话。 从国际反应来看,美国的“二级制裁”联盟也没成型,印度继续买俄油,巴西直接引用国际法回怼“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制裁”。 这种局面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更像是对内表演,而非真正有效的国际策略,中国不是2018年贸易战时的中国,而俄罗斯更不是能被轻易掐断经济的国家,况且美国的金融制裁武器早就没那么灵了。 短期看,美国可能会在8月11日后正式启动对华能源关税,但实际影响有限,长期来看,这场博弈的真正输家可能是美国自己。 最后说句实在的,国际政治从来不是谁嗓门大谁赢,中国买俄油,不是因为喜欢和美国对着干,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能源安全需求。 如果美国真想解决问题,或许该想想怎么让俄乌冲突真正停火,而不是指望靠关税让中国“断供”。
外媒今天(8月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他可能宣布对中国进一步征收额外关税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07 15:18:25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