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这次真下狠手了!直接彻底堵住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路,不再允许仅仅在国内组装就称之为“国产”。 过去,美国企业老想着把组装环节留在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攥在自己手里,这样既能占中国低成本的便宜,又能保住高端制造的优势。比如说,有些美国公司把芯片设计和核心部件生产放在美国,然后把半成品运到中国组装,最后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卖到全球。 按照以前的标准,只要产品在中国制造,就算核心技术是美国的,也能算是“国产”,这样就能享受中国市场的各种政策便利,像政府采购优先、补贴什么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这次直接从国家层面调整了“国产”的认定标准,不再光看产品是不是在国内组装,而是更看重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本地化比例。也就是说,就算产品是在中国组装的,但要是里面的芯片、操作系统、关键材料这些核心东西是进口的,那以后可能就不能再算“国产”了。 这个调整可太厉害了,直接堵住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路。美国企业原本想着把组装环节留在中国,高端制造带回美国,两头占便宜。可现在中国提高了本地供应链的要求,美国企业要么就得在中国建立更完整的产业链,把核心技术和生产环节都搬过来,要么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产品被当成“进口货”,失去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比如说,美国的电动汽车企业要是想在中国市场卖车,以前可能只需要把电池模组运到中国组装就行,现在可能得在中国生产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这些核心部件,不然就享受不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中国这么做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长远的战略考虑。一方面,这是为了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前咱们在一些关键领域依赖进口,容易被别人卡脖子。 现在通过调整“国产”标准,逼着企业加大在核心技术和本地供应链上的投入,这样就能逐步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有力回应。 美国通过法案要求产品在本土生产或使用一定比例的本土组件才能获得补贴,咱们就用调整“国产”标准的办法,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也得遵守咱们的规则,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种国家层面的博弈在全球产业链上引起了连锁反应。就拿白俄罗斯来说,卢卡申科访华的时候明确表示要和中国在机械制造和工业技术现代化方面合作,这让美俄欧都有点懵。 白俄罗斯以前和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联系特别紧密,现在却转向和中国合作,这背后其实也有中国产业链调整的影子。中国在和白俄罗斯合作的时候,肯定也会要求一定比例的本地供应链,这样既能帮助白俄罗斯提升工业水平,又能把中国的产业链延伸到欧洲,削弱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力。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本来就面临着很多困难,现在中国这么一调整,更是难上加难。美国企业要么就得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建立更完整的产业链,要么就只能放弃中国市场。 可中国市场这么大,放弃了实在可惜。而且,就算美国企业把部分生产环节搬回美国,也会面临成本上升、供应链不完整等问题。比如说,美国的芯片企业要是想在美国生产先进制程的芯片,就得重新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到设备都得自己解决,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还得面对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这种调整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国家的合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中国和白俄罗斯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合作,和巴西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都是在推动本地供应链的建设。 这种合作不仅能帮助其他国家提升产业水平,还能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产业链网络,让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更加难以实现。 中国这次从国家层面调整“国产”标准,是一招釜底抽薪的好棋。它不仅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还直接回应了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在全球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本来就像逆水行舟,现在中国再这么一堵,美国企业可能真的要好好想想,到底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两头占便宜了。
东大这次真下狠手了!直接彻底堵住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路,不再允许仅仅在国内组装就称之
天天纪闻
2025-08-07 17:16:12
0
阅读:2354
寨中一仙
滚滚滚滚滚滚滚,
中途岛海盗
好事好事好事好事
教授
买办企业就是利润技术在外,在市场充当搅屎棍,所谓性价比,遏制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节奏
用户10xxx72
首先把小米手机鉴定下是否为国产。
101
更加可恶的是,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如果是一百美元,中国实际上只得1.5元的收入,其余大部分被美国企业所得,但在计算进出口金额时,这一百元都算做中国收入,最后结果是中国顺差极大,美国却成为贸易逆差。美国还借口中国顺差过大打压中国,向中国揩油。实际上所谓的中国顺差中,中国仅仅占有一小部分,其余都是美国等技术强国获取了。
磐石Q
小米、联想,嘿嘿嘿…[敲打][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