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年,唐朝大诗人元稹,在妻子病危时不在床前照顾,却写出痴情诗成千古佳句。 元稹生于779年,洛阳人,家里是官员出身,祖上是鲜卑族后裔。从小就聪明伶俐,跟白居易一样,早早出名。8岁父亲病逝,母亲郑氏一人扛起家务,她是书香门第出身,管家教子两不误。元稹懂事,勤奋学习,天赋加上努力,很快就显露头角。唐朝科举分进士和明经,进士难考,明经简单点。士人们更爱进士,因为含金量高。元稹本有实力考进士,但为减轻母亲负担,15岁选明经,一考就中。得功名后没马上做官,他在家苦读藏书,受陈子昂和杜甫影响,开始写诗。跟白居易友情深,两人推动新乐府运动,直击时弊,后世叫他们元白。元稹才华横溢,当校书郎时,韦夏卿看中他,把20岁女儿韦丛嫁给他。韦夏卿是太子少保,家藏书多,韦丛从小爱读书,气质好。婚后韦丛放弃富贵,跟元稹过苦日子。 元稹24岁娶韦丛,七年过去,他31岁,刚得监察御史职,分管洛阳事务。韦丛27岁病重,那时他不在长安。仆人报信,说她病情恶化。他赶回时,她已去世。他悲痛,写下离思五首,回忆往事。第一首写她镜中残妆,头发凌乱,钗环随意,阳光照脸红润如胭脂。第二首描绘山泉绕阶,桃花映楼,她梳头,他看书。第三首说她爱淡雅衣裳,薄纱最合适。第四首用沧海巫山比喻,她无人可替,花丛懒顾,一半修道一半为她。第五首寄情梨花,江边树孤零度春。他没守床边,却用诗表达深情,这些诗成千古佳句。 韦丛去世后,元稹悲伤,一年多后纳安仙嫔为妾,她跟他三年,生子却夭折,她也早逝。815年他回长安,继续做官。后来娶裴淑,还纳刘采春为妾。刘采春会唱曲。他官场起落,当过越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同州刺史等。831年53岁病逝,葬祖地。 元稹这人,生活中没守老婆病床,诗里却满是痴情。这反映了唐朝官员职责和个人情感的冲突。他写诗时,正处理公务,分身乏术。韦丛嫁给他,过七年苦日子,刚好转她就走了。他后来纳妾娶妻,生活继续,但对韦丛的诗永流传。现实中他不是完美丈夫,诗却打动人。想想看,古代男人多妻常见,他也没例外。 那些诗句,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直击人心。元稹用比喻表达,韦丛在他心里独一无二。不是直说思念,而是借景抒情,更有味道。唐诗多痴情之作,他的突出在真实经历。韦丛出身好,却甘贫,七年操劳,病逝年轻。元稹写诗,或许是补偿愧疚。 官场逼人,他监察御史时,东都公务多,离不开。老婆病危,消息传来晚了点。他赶回,已晚。诗中回忆日常,梳妆看书,生活温馨。现在人看,觉得他不负责,但那时交通慢,职责重。诗成经典,流传千年。 后世评价元稹,才气不输白居易,但名气小点。他的诗在新乐府外,离思最有名。韦丛的事,提醒人,爱情在现实中常有遗憾。元稹没美化自己,诗里承认懒顾花丛,为她修道。 他一生官职多变,从校书郎到节度使,经历起伏。娶裴淑后,家事稳定。刘采春是伶人,添点文艺气。53岁病故,人生短促。墓在祖地,简单。
你会说什么
【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