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李克农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用尽全身力气,对家人说道:“在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08 10:07:43

1962年2月,李克农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用尽全身力气,对家人说道:“在过去,我犯了一个大错,差点造成严重后果,周总理批评了我,但他批评得还是太轻了。” 李克农出生于1899年,在安徽芜湖一个小康家庭长大,从小接受教育,读过私塾和教会学校。五四运动时,他积极参与,成为当地学生骨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负责宣传和联络。1929年,他渗入国民党内部,担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职务,与钱壮飞、胡底并称“龙潭三杰”,多次粉碎国民党对中共的破坏行动。1931年,他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保卫部门负责人,长征中保护中央机关安全。西安事变期间,他作为联络代表与张学良谈判,推动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情报部部长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获上将军衔,一生专注情报和保卫工作。 谢和赓1912年生于广西桂林书香世家,自幼习读诗书,书法出众。1930年入读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1933年经宣侠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秘书,后返回广西,利用家族影响潜入桂系高层,担任白崇禧机要秘书,向中共提供关键情报。1934年,他携带冯玉祥亲笔信拜见白崇禧,递交文章讨论广西发展,白崇禧阅后任命他为机要秘书。他每天起草方案,抄录作战计划,同时秘密传递情报,帮助中共掌握敌情。 抗战时期,李克农在重庆街头偶遇谢和赓,当时谢潜伏在白崇禧身边,提供桂系作战方案和调动情报,这些情报源源不断传回中共,推动抗日统一战线。李克农上前打招呼,虽然身边两人可靠,但隐蔽战线纪律严苛,周恩来收到报告后打电话严厉批评,强调即使可靠之人也要按不可靠对待,避免暴露风险。李克农承认失误,从此工作更谨慎,将此事记一辈子。周恩来领导这条战线,多次指出纪律是用血教训总结,谁违反就承担后果。这件事虽未造成实际暴露,但潜在危害大,李克农临终时仍自责批评太轻。 谢和赓起草白崇禧演讲稿,先送周恩来修改,确保内容符合抗日政策,白崇禧不知情,每次宣讲实际传播中共观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周恩来派谢夫妇赴美宣传抗日,1942年他们在美国演讲,获罗斯福接见,为抗战争取援助。1947年谢任《纽约新报》代理总编辑,抨击国民党政策。1952年,美国移民局逮捕谢夫妇,关进监狱。周恩来指示营救,用朝鲜战场美军战俘交换,1955年谢夫妇回国,进入外交部工作,后调世界知识社任高级编辑。 李克农继续情报领导,1957年摔伤头部,造成脑溢血,丧失部分记忆,经抢救恢复后,为潜伏特工出具证明,确认他们的贡献。1962年2月9日因脑软化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谢和赓晚年完成多部著作,如王莹传记,2005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与王莹合葬安徽芜湖。 李克农的经历显示,情报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举动可能影响大局。他与谢和赓的合作,体现了中共隐蔽战线的严谨和奉献。龙潭三杰的功绩,让国民党许多计划落空,推动革命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领导情报部门,破获多起敌特案件,如1950年阻止刺杀毛泽东的阴谋,还参与朝鲜停战谈判和日内瓦会议,协助周恩来处理国际事务。他的上将军衔虽无战场指挥经验,但情报贡献等同沙场杀敌。 谢和赓的潜伏生涯同样传奇,从桂系高层到美国宣传,再到回国外交工作,一生为党提供情报,避免了许多损失。他的书法和文笔,帮助他融入国民党高层,白崇禧的抗日言论如“积小胜成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实际出自谢手笔,经周恩来修改。麦卡锡主义时期被捕后,交换回国,继续贡献力量,直至晚年。 这个错误事件提醒大家,纪律在隐蔽战线就是生命线。李克农的自责,反映出他对党负责的态度。周恩来的批评虽严厉,却是为了保护同志和事业。类似教训在党史中不少,如顾顺章叛变导致的损失,让中共更注重保密。抗战时期,中共通过情报网,掌握日伪和国民党动向,指导游击战和统一战线,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李克农和谢和赓的故事,接地气地说,就是普通人做不平凡事。他们从基层起步,靠忠诚和智慧,完成任务。现代人看这些,能学到责任感和谨慎。情报工作虽神秘,但核心是严守规矩,避免小错酿大祸。李克农临终的话,像是对后人的提醒:犯错不可怕,关键是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谢和赓回国后,在外交部和世界知识社工作,参与对外宣传,晚年回忆录记录了潜伏经历。他的妻子王莹是著名演员,一起赴美宣传抗日,两人合作默契。1957年谢被划右派,流放黑龙江,后经周恩来营救回京。文革中再次受冲击,但最终平反。这些坎坷没动摇他的信念,直至高龄离世。 李克农家庭也值得一提,妻子赵瑛支持他革命,长女李宁任陕西公安厅长,次女李冰在肿瘤医院工作,儿子李伦、李力均为将军。他的后代继承遗志,在军政领域贡献力量。整个家族体现了革命传统。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