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时就“反将两军”。一边照常进口俄油不手软,一边外交强硬回击,美方算盘打空了。贸易战火苗刚冒头,中方就用实际动作泼了一大盆冷水。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国际锐评丨“如期展期90天”对中美解决经贸分歧意味着什么?)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一场围绕能源贸易的激烈博弈正在中美俄三国间展开。 其影响深远,牵动着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的神经。 近期,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动作不断。 先是对俄罗斯发出停火最后通牒,要求其50天内停止俄乌冲突,否则将对全俄商品加征100%关税。 这一强硬举措未达预期效果后,美国又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石油出口。 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若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出口至美国的相关商品将面临100%惩罚性关税。 美国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地缘政治上,试图借此绞杀中俄日益紧密的战略协作,瓦解传闻中的“去美元化走廊”。 内政层面,面对国内高达4.8%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以及突破35万亿美元的国债总额,企图通过制造外部冲突转移国内矛盾,塑造强硬形象。 商业角度,则是为了打压俄罗斯石油,推动中国等国购买价格更高的美国页岩油,为本国能源资本谋取超额利润。 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在中国这里遭遇了顽强抵抗。 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明确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属正常商业行为,美国单边制裁破坏全球自由贸易,违背国际规范。 行动上,在中国的港口,满载俄罗斯原油的巨型油轮频繁靠岸,有条不紊地卸载着“工业血液”,丝毫未受美国威胁影响。 7月,中国对俄原油进口量环比增长12%,创下年内单月新高,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坚定立场。 早在数月前,中国就已提前布局,对美国能源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致使连续数月未从美国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 这一举措直接削弱了美国以“不买俄油就买美油”为威胁的现实基础。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能源进口多元化,与沙特、阿联酋、哈萨克斯坦等多国保持密切合作,降低对单一能源供应方的依赖 。 金融领域,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飙升至99.6%。 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量占外汇总量的53%,构建起一道抵御美国制裁的坚固金融防线。 与此同时,“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稳步推进。 这条设计年输气量达500亿立方米的能源大动脉,是任何金融制裁都无法阻断的实体保障。 美国的这一强硬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单日暴涨4.5%,市场对其破坏稳定的行为表达了强烈不满。 欧盟委员会主席清晰传递立场,欧盟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完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与欧美之间的关系并无关联。 印度则呈现出两面性,对外表现出配合美国的姿态,私下里却借助转口贸易获利丰厚,2024年向欧洲出口的石油量同比激增40%。 巴西、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也纷纷拒绝选边站队,美国在国际社会愈发孤立。 从经济账来看,若美国真对中国商品强征100% 关税,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将首当其冲,汽油价格可能飙升至每加仑 8 美元。 这无疑会对美国总统本就不高的民调支持率造成致命打击。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庞大且自主的产业链、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及强大的亚洲经济辐射力,足以应对这场贸易风暴。 这场围绕石油的博弈,已然超越单纯贸易争端范畴,成为全球新旧秩序转换的重要缩影。 未来三国间的战略互动与全球能源版图的重塑,值得持续关注。
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
和安说娱乐
2025-08-08 14:46: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