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3年,毛主席见到志愿军“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后,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便笑着对他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 (参考资料:2007-04-1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说名道姓中的智慧与幽默) 一个由国家最高领袖亲赐的名字,理应光耀史册,成为后人景仰的符号,然而,“苏兆丹”这三个字,连同其背后的赫赫战功,却在时光深处悄然隐匿了近半个世纪。 在太原一家工厂里,一位名叫苏兆丹的普通工人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平凡工作,谁又能想到,他曾是炮火连天中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 他的传奇,始于一个更为朴素的名字——苏吊蛋,1929年,苏吊蛋生于山西太原小店。战乱年代,童年往往没有太多安逸可言。 1948年,家乡解放战役爆发,年轻的苏吊蛋毅然参军,在冶峪、狼坡山等地激战中,他饱经血火洗礼,并因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这份功绩,不仅是对他勇气的肯定,更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 1950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个人命运从此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 国内战事初定,朝鲜半岛战火又燃,他所在的部队随即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一师第四零一团,作为我军首批配属步兵作战的反坦克炮兵部队,奔赴了那片陌生的战场。 在朝鲜战场,这位昔日步兵战士,迅速成长为出色的炮长,1951年7月,一场决定性的考验悄然降临。 在金华以北的甘凤里地区,苏吊蛋所在的四连奉命阻击美军北进,激战正酣,连队与指挥部通讯却突然中断,危急关头,美军坦克隆隆作响,步步逼近阵地,身为炮长,苏吊蛋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箭步跃上炮位。 没有指挥,更没有协同,他独自一人完成了装填、瞄准、发射的全部流程,那一刻,他仿佛与火炮融为一体,沉着地向敌军坦克打响了第一炮,炮弹出膛,呼啸而去,精准命中! 紧接着,他连打五发,谁能想到,他竟奇迹般地五发五中,当场击毁一辆美军坦克,还击伤了另一辆,剩下的敌军坦克被这精准而猛烈的火力吓破了胆,仓皇掉头逃窜。 苏吊蛋以一人之力,不仅扭转了局部战局,更为整个战斗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凭借此战,他荣获了国际二等功,并被授予“打坦克英雄”的光荣称号。 他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全军,也传回了祖国,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他光荣列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参与国家大事讨论。 1953年,他更是回国参加了英雄表彰大会,在这里,他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听完他的事迹,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位略显拘谨的年轻英雄,问道:“你不会打炮,是怎么打中敌人坦克的?” 面对领袖的提问,苏吊蛋紧张得满脸通红,憋了半天才憨厚地挤出一句:“我也不知道怎么揍上的”,这句朴实无华的大实话,引来了善意的笑声。 毛主席接着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 他回答说:“我叫苏吊蛋。” 旁边的同志连忙解释道:“他没有大名,吊蛋是他的小名。” 毛主席听后笑了笑,亲切地对他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就叫苏兆丹吧”,自此,“兆丹”二字便取代了“吊蛋”,这位志愿军英雄正式更名为苏兆丹。 带着领袖的期许和满身的荣耀,人们曾以为苏兆丹将步入一条光明璀璨的大道,可是,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选择。 1955年,苏兆丹转业回到家乡,先是被安排到狄村砖厂,后来又调入太原耐火材料厂,成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工人。 那些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勋章、奖状和证明文件,他悉数压入箱底;那段惊天动地的辉煌岁月,他更是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从此,世间少了一位广为人知的英雄,却多了一位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从未向任何人炫耀自己的过去,只是日复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直至1992年光荣退休。 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悠悠而过,“苏兆丹”这个名字,连同他在甘凤里的炮声,似乎一同被时间长河彻底淹没。 直到21世纪初,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50周年,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的发起下,一场名为“找英雄、颂英雄”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正是这场历史的回望,才让调查人员最终找到了这位隐姓埋名近五十载的功臣,当尘封的箱子被开启,一枚枚闪亮的勋章重见天日时,一段几乎被遗忘的英雄传奇才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