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江苏无锡,一男子因到退休年龄,回老家想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没想到,却发现自己竟被宣告“死亡”,户籍早就被注销了,然而,在了解到事情真相后,男子傻眼了! 据潇湘晨报8月9日报道,江苏无锡的陶某带着退休的期盼回到老家江阴,准备开启人生的悠闲篇章时,却发现他居然已在法律意义上“死亡”了整整十九年。 1995年,陶某与妻子钱某在法院调解下解除了婚姻关系。一场劳燕分飞之后,陶某带着满腹怨气离家出走,自此音讯全无,仿佛人间蒸发。 家人亲友四处苦寻,足迹遍布可能之处,却始终未能捕捉到他的任何踪迹。十年光阴如流沙逝于指缝,希望被一点点磨蚀殆尽。 2005年3月,心力交瘁的老母亲马某,怀抱最后一丝渺茫的期待,向法院递交了宣告儿子死亡的沉重申请。 法律程序严谨启动,陶某曾供职的单位、居住的社区、以及当地公安机关层层核实,确认了一个无奈的事实:此人离家已逾十载,确系下落不明,杳无音信。 法院依法履行程序,发出寻人公告。一年公告期在无声的等待中流逝,陶某的身影依旧未曾出现。最终,一纸宣告死亡的判决落下帷幕,公安机关随之注销了他的户籍。 法律,以它特有的方式为一个消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也暂时抚平了生者无望的等待。然而,命运的剧本却在近二十年后陡然翻转。 2024年6月,当陶某终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怀揣着对晚年安稳生活的朴素向往,回到江阴办理养老金手续时,那个尘封近二十年的“死亡”判决,如同深埋的地雷轰然炸响。 他愕然面对着自己“已死”的身份,户籍早已不复存在,领取养老金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震惊与困惑之后,陶某迅速行动。 他走进法院大门,郑重提交了撤销那份宣告死亡判决的申请。江阴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张婷婷解释:“当被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本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法院审查属实后,理应撤销原判决,让法律事实回归生命真相。” 法院受理后,细致核查。陶某本人及其母亲马某均被仔细询问。面对“死而复生”的儿子,母亲马某心中的百感交集可想而知。 法院最终确认了眼前站着的,正是当年被宣告死亡的陶某本人。法律程序再次启动,这一次,是为了赋予新生。陶某,终于得以在法律意义上“复活”。 法官特别澄清了一个关键认知:宣告死亡,本质是法律为解决长期失踪者遗留的人身、财产关系悬置状态而拟制的“死亡”,它绝不必然等同于生物学上的生命终结。 “自然人是否真正死亡,仍然不能肯定,”法官强调,“只要确认该自然人仍然存活,结束其生死不明的状态,本人或利害关系人即可申请撤销宣告。” 消息传开,网络空间瞬间沸腾,网友们纷纷贡献出精妙点评:“社保局:吓死我了,差点以为要多发一份退休金!”这条高赞评论,以戏谑口吻道出了某种微妙的现实顾虑。 “老妈申请儿子死亡……这剧情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网友直呼事件本身的戏剧性超乎想象。 “被结婚、被法人、被死亡……现在的人,活着活着身份就没了?”此评论由个案延伸,触及了更深层的社会身份管理隐忧。 法律为长期失踪者预设了“死亡”的归宿,却也留好了“归来”的门缝。陶某十九载游离于秩序之外,最终仍能循着法律的路径重返人间。 当身份证明比肉体凡胎更早被岁月注销,当一个人的存在竟需要法律两次盖章确认,这荒诞背后,是每一个身份背后那根与庞大系统相连的脆弱丝线。 信息来源于:潇湘晨报 2025年8月9日 《男子领退休金时发现自己“已死亡19年”申请“复活”……》
“太离谱了!”江苏无锡,一男子因到退休年龄,回老家想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没想到,
啊鲍的日记
2025-08-10 18:20:24
0
阅读:453
天马行空
瞎编,啥都没交去那里领退休金
用户16xxx12
骗谁呢,宣布死亡,身份证随之注销,社保帐号也随之注销,那么他就无法买房,租房,坐高铁,飞机。没有身份证,没有雇主敢雇佣他,工资无法领取,银行存折,支付宝,微信都无法使用。
用户17xxx59
为啥在外地工作的身份证没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