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中晚期出现两种倾向,最终导致亡国 宋朝从赵匡胤建立开始,就定下重文抑武的调

蕊蕊聊过去 2025-08-11 14:19:45

宋朝中晚期出现两种倾向,最终导致亡国 宋朝从赵匡胤建立开始,就定下重文抑武的调子,这本是为稳固政权,避免武人乱政,可到中晚期,却渐渐露出弊端。北宋时候,朝廷强调文官主导,武将地位低,军队战斗力弱,对外常挨打。南宋偏安江南后,情况没多大改观,经济虽发达,税收多,却多花在维持官僚和对外赔款上,百姓日子苦。外部有辽、金、蒙古虎视眈眈,内部问题一大堆,这些都为王朝埋下隐患。 说起标题里两种倾向,第一种是文官不专注治国,而是追逐私利。北宋末年,像蔡京这样的权臣掌事多年,通过搜集奇花异石的项目,大肆敛财,民间怨声载道。类似王黼、李彦这些人,靠卖官位捞钱,朝廷上下充斥这种风气。宦官童贯虽管军务,却虚报功劳,私吞军饷,边防因此松懈。这些人联手糊弄皇帝,隐瞒边疆危机,导致财政空虚,起义频发。南宋时期,这种倾向也没止住,官僚体系庞大,贪腐问题严重,税收虽丰,却多进了私囊,百姓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尖锐。 第二种倾向是武官不谋划胜战,而是推崇求和畏战。北宋对辽、西夏战争中,常选择纳贡求和,比如澶渊之盟后,每年给辽银绢,显示出对冲突的回避。南宋高宗时,秦桧主导议和,多次劝皇帝撤军,避免北伐。岳飞收复失地,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终遭陷害。贾似道掌权时,蒙古围襄阳多年,他不派援军,只顾隐瞒败绩,散布假消息。襄阳失守后,元军南下,宋军溃败。这些武官的畏战心态,让边防漏洞百出,外敌趁虚而入。 这两种倾向交织,严重削弱宋朝实力。文官贪利让国库枯竭,武官畏战使国防崩塌。北宋亡于金兵,汴京陷落,皇室被俘。南宋在崖山海战后灭亡,海战中船舰焚毁,臣子投海,王朝三百多年基业毁掉。历史告诉我们,文官要廉洁专注国事,武官需勇于担当保边疆。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稳固。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