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伊朗人从骨子里就瞧不上中国!这次伊朗放弃美国的GPS,改成全面转用中国的北

世界今若在 2025-08-11 16:25:36

真的,伊朗人从骨子里就瞧不上中国!这次伊朗放弃美国的GPS,改成全面转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其实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他们是在被美国打痛之后,无奈之下才想到中国。 伊朗这次突然转向北斗系统,听上去像是中伊技术合作的新突破,实则并不光鲜。其实如果不是被美国和以色列联手“打醒”,伊朗压根不会考虑从GPS跳到北斗。 长期以来,伊朗对中国技术的态度,更多是“用得上,但不信”,转向北斗,也不过是走投无路下的权宜之计。 过去几十年里,伊朗对中国的态度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白了就是骨子里瞧不上。 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打得正凶,中国曾出手帮伊朗修雷达、维护防空系统,按理说应该感激。 但伊朗始终把中方技术当“应急方案”,真正信得过的还是俄罗斯。哪怕中国军工产品能用,他们也觉得“低档货”。 更别说在本土市场上,伊朗对中资企业设限,担心中国技术渗透影响政治安全。从这里就能看出,伊朗对中国技术合作的信任度一直很低。 能源合作上的失衡更明显,伊朗90%的原油几乎都卖给中国,可中国在整体对伊贸易中这部分占比不到0.02%。 一边靠中国出口石油维持经济,一边又不愿在战略层面进一步靠拢。 2019年中伊签署4000亿美元的25年合作协议时,伊朗其实是希望借此打开中国军事技术的“闸门”,尤其是希望引入北斗系统。 但中国对高端技术出口一直非常谨慎,尤其在军用导航领域严守底线。这让伊朗空等了几年,合作迟迟推进不了。 真正让伊朗下定决心转向北斗的,是一场血的教训。 今年6月,伊以冲突爆发,伊朗本想靠无人机和导弹打出一波“精确打击”,结果GPS临战掉链子,多架无人机失控坠毁,导弹偏离航线,造成超过一千人伤亡,80%的防空系统直接瘫痪。 这不是第一次出问题。早在苏莱曼尼事件中,美军正是依靠GPS锁定位置,实现精准斩首。 所有指挥系统都被美国“遥控”,伊朗这才意识到,靠GPS就等于把命门交出去。 伊朗原本试图转向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无奈性能不给力,特别是在低纬度地区精度差得离谱。 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虽说是中立平台,但在关键时刻也受美方影响,传回的数据出现多次坐标偏差。 伊朗自己本想搞一套“国产导航”,可惜技术、资金双重短缺,最终只能放弃幻想。 北斗此时成了唯一选项,伊朗不是突然认可北斗,而是别无选择。数据显示,北斗在亚洲精度能做到0.5米,即使在沙尘暴、电磁干扰下也能保证稳定导航。 而且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在战时通信中非常实用。伊朗军方在霍尔木兹海峡进行电子战对比测试,北斗终端全程零故障,而GPS在同一环境下出现超过1500次错误,拿数据说话,伊朗也只能服气。 但即便如此,伊朗的信任并不彻底。早在几个月前,沙特和阿联酋率先引入北斗系统,用得顺手后才让伊朗“动了心”。 实际上,伊朗在中伊25年合作协议中早就有北斗合作的选项,但他们一直在观望,直到美国在7月宣布封禁伊朗50艘油轮,直接掐断出口通道,才终于决定“上车”。 这项转向背后也不是没有代价,伊朗国内导航系统和导弹制导系统全都依赖GPS架构,现在一旦切换北斗,意味着全套设备都要重做,民用替换成本达数亿美元,军用系统更复杂,还可能暴露新的技术漏洞。 伊朗军方内部依旧存在“技术自主”派系,不愿长期依赖外部系统,尤其是中国。 伊朗副国防部长奇特萨兹甚至公开表示:北斗是一把“安全锁”,但钥匙掌握在中国手里,这让伊朗始终心存戒备。 信任问题的根源,其实很现实。一些伊朗学者曾提出:中国买了这么多年石油,却始终不愿提供关键军事技术,觉得“石油换不来子弹”。 这背后其实是伊朗对自己的特殊角色有误判,也对中国的技术输出政策缺乏理解。中国在对外技术合作上,一直讲规矩、重政策,尤其在战略领域,不会轻易松口。 这次伊朗的转向,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近几年,沙特、埃及等中东国家纷纷测试北斗系统,看中的不是中国技术多先进,而是想找个不受美国控制的选项。 这是一种“去GPS化”的潮流,是对美国技术霸权的反制。但这不等于他们选择站在中国这一边,只是在用北斗做备胎。 中国也要看清这一点,北斗系统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40个国家在使用,但伊朗的例子说明,技术合作不能只靠需求驱动,还得有政治互信。 否则北斗就可能沦为“出事时用,用完就扔”的工具。 这种“危机型合作”模式说到底不牢靠。未来中国如果要在全球推广北斗,就必须警惕伊朗式的功利主义,不能被当成“备胎”。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