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不能容忍!8月6日,不仅把“中国”写错,还用辱侮性的字写上指示牌。中国

韫晓生 2025-08-11 17:16:43

[中国赞]不能容忍!8月6日,不仅把“中国”写错,还用辱侮性的字写上指示牌。中国贵州天眼景区一则天大的笑话登上热搜,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贵州省平塘县下高速后看到一处景区指示牌存在翻译错误:“中国天眼”的英文翻译中,“China”被误写“Ching”;“甲茶景区”的拼音“Jia”也被错写成“Ja”。   (信源:极目新闻——中国天眼景区指示牌China写成Ching,一字之错戳痛人心必须追责!)   2025年8月6日,通往国之重器“中国天眼FAST”的高速路上,本该是国家自豪感的延伸。谁知,一块棕色的指示牌,却成了扎进舆论场的一根刺。   牌子上,“中国天眼FAST”赫然在目,可下方的英文注释却把“China”错拼成了“Ching”。旁边的“甲茶景区”也没能幸免,“Jia”被简写成了“Ja”。   一位途经此地的游客拍下了照片,起初或许只是想吐槽制作方的粗心。可这张照片被发布上网后,舆论的走向却远超预料。评论区里,轻松的调侃迅速被一种严肃的警惕所取代。随着越来越多了解海外文化背景的网友发声,一个共识浮出水面:这绝不只是一个拼写失误。   两天后,官方的回应及时而有力,承诺立即整改并展开全面排查。路牌可以被迅速更换,但事件引爆的疑问却无法轻易平息:为何一个缺失的字母,会掀起如此巨大的情感风暴?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白“Ching”究竟错在哪里。它错就错在,这个词在西方特定语境下,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无意义的拼写错误。   它几乎是“ChingChong”这个词组约定俗成的缩写变体——一个在英语世界里,公认的、专门针对华裔乃至东亚裔的种族歧视词汇,其攻击性不亚于针对非裔群体的“N-word”。   这个词的诞生,可追溯到19世纪末华工在美国备受欺凌的年代。而这也是当时的白人为了嘲讽中文而诞生的。   在他们充满优越感的耳朵里,古老的东方语言听起来就像这般“叮叮当当”的噪音。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语言霸权,潜台词是:你们的语言可笑,你们的文化低等。   从那时起,它就和恐吓、霸凌与种族主义攻击捆绑在一起,成了深植于西方文化肌理中的一个歧视符号。因此,当这个承载着百年伤痛的词语,出现在代表国家科技骄傲的“天眼”门前,哪怕是无心之失,也足以造成真实的情感伤害。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就像前几年意大利品牌在广告里让亚裔模特怪异使用筷子,还配阴阳怪气旁白,内核都是扭曲、矮化文化符号以制造猎奇笑料。路牌错词、广告中被曲解的筷子,都指向同一病灶:缺乏对专业、文化和历史的基本敬畏。   进一步看,一块路牌,是如何戴着如此致命的错误,“一路绿灯”地被竖起来的?从设计、翻译、制作到审核、安装,这根长长的责任链条,显然在某个甚至多个环节上失守了。   背后的原因,往往是一些机构在对外宣传上抱着“省钱省事”、“没人会计较”的侥幸心理,将本该有的专业成本和审核责任抛之脑后。这不仅是管理疏漏,更是文化传播责任感的缺失。   这次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的今天,多一份对历史的了解和文化的敏感度,是维护共同尊严的基本要求。而对于所有机构而言,这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人,严格的审核机制一分钱都不能省。   毕竟,文化自信不只建立在“中国天眼”这样宏大的科技成就上,也需要无数个精准的翻译、得体的标识来作为血肉支撑。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辉煌,也必须正视曾经遭受的误解与歧视。   了解后者,不是为了沉溺于悲情,而是为了在今天能更清醒、更有力地塑造我们想呈现给世界的形象。   更换一块路牌不难,难的是根除产生这种错误的土壤。

0 阅读:49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