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乌克兰给我们省了一个麻烦。乌克兰外长明确表示,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以后不得参与乌克兰的重建工作。 乌克兰的想法是用这种方式给俄罗斯增加压力,但这招看上去强硬,实际很容易把一些原本愿意帮忙的国家推到一边去。 乌克兰现在面临的重建工程规模很大,世界银行的估算显示,整个重建至少需要7500亿美元,还不包括后续可能增加的损失。因为战争还在持续,更多的基础设施被破坏,所需资金只会越来越多。 乌克兰原先的打算是吸引越多国家参与越好,这样才能快速恢复,但这个禁令的出台很可能让大量潜在伙伴直接被挡在门外。 真正要执行这道禁令几乎不可能。全球的石油贸易路线复杂得很,一桶俄罗斯原油出口后可以经过多个国家和公司之手。 例如,俄罗斯出口到土耳其或印度,再炼成成品油卖到欧洲或亚洲的其他国家,这种情况下到底算不算买俄罗斯石油? 更复杂的是不少交易通过离岸公司和金融渠道完成,乌克兰根本没有足够资源去查清,也没有权限去要求别国完全配合。 目前全球对俄罗斯能源还是有很强的依赖。俄罗斯每天出口几百万桶原油,而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成为主要买家。印度在去年增加了数倍的俄罗斯原油进口,中国则因为能源安全需要保持稳定进口。 即使在欧洲,一些国家虽然表面上响应禁运,但仍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俄罗斯能源,比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继续通过管道进口,保加利亚则从土耳其的商人手中买到俄油产品。 美国的情况更加特别。美国一直是乌克兰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核心力量,却在去年进口了上百万吨的俄罗斯精炼油产品,其中包括航空燃料和柴油。 如果严格按照乌克兰外长的规定,美国也该被拒之门外,但这显然不现实。美国投入了大量援助资金,还提供像F-16这样的装备,如果被排除在重建之外,那等于亲手切断了最主要的援助渠道。 最根本的漏洞还是在禁令的定义上。到底怎么界定是不是“买俄石油”?直接买算,还是通过几手中间商买也算?如果只是本国私企行为,政府都没参与,也要算“违规”吗? 除此之外,被列入黑名单的国家,往后未必还愿意帮忙,乌克兰等于主动放弃可能的援助、投资。 重建不仅需要资金,更要全球最顶尖的基础设施和工程经验,没了中国、印度,乌克兰不仅仅在发展上自断后路,外交上也无异于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天坑。
就在刚刚乌克兰总统宣布了8月10日,泽连斯基宣布“没有乌克兰的谈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