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对娘家人的依赖不多,帮衬感觉也不多。刘嘉玲跟汪明荃一样,都是结婚多年,不生

诗桐说娱乐 2025-08-11 23:02:12

汪明荃对娘家人的依赖不多,帮衬感觉也不多。刘嘉玲跟汪明荃一样,都是结婚多年,不生儿育女,但是刘嘉玲对自己的弟弟一家很亲。弟弟一家都是刘嘉玲在帮衬,刘嘉玲也把自己的儿子接到香港,让侄子接触自己的人脉。

2025年8月的TVB万千星辉颁奖礼上,78岁的汪明荃站在舞台中央,手握话筒的声音依旧洪亮。

这位服务无线超过半个世纪的"阿姐"当着全场艺人和高层的面,坦率地说出了那句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等环境好一点,疫情过去了,可不可以给我们加一点人工?"

台下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明白,这样的话只有汪明荃说出来才有分量。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在公开场合为TVB艺人争取加薪。

汪明荃在香港电视圈"阿姐"这个称号已经戴了四十年,这个尊称背后,是她骨子里的要强与独立。

1947年出生在上海崇明岛的她,9岁才被父母接到香港团聚。初到香港时因为不会粤语,她被迫从头开始读三年级,但两年内不仅学会了粤语,还跳级考上了中学。

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贯穿了她整个演艺生涯。

1966年,丽的电视台招收第一届艺员训练班,汪明荃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拿到了香港电视史上第一张艺员毕业证书,编号0001。

1971年转投无线电视后,她很快成为王牌综艺《欢乐今宵》的金牌主持。整个七十年代,她保持着惊人的工作强度:1975年拍了十部剧、出了六张唱片、还演了话剧;第二年又接九部剧三张唱片。

1977年的《家变》让汪明荃的事业达到巅峰,剧中独立果决的职业女性"洛琳"一角深入人心,满街都是模仿她发型的女孩。

有一次拍戏时她晕倒在片场,醒来第一句话竟是问什么时候能继续拍戏,这种工作狂的劲头让同行又佩服又感叹。

1980年代,她主演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和《京华春梦》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主题曲至今仍在传唱。

与银幕上锋芒毕露的形象不同,汪明荃对娘家的依赖很少。即使母亲和兄弟都住在香港,她也习惯把生活重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一点和同辈艺人刘嘉玲形成鲜明对比,刘嘉玲虽然也没有子女,但对弟弟一家投入很多,从经济支持到人脉搭建都照顾得很周到。

1985年,甲状腺癌的确诊像一道阴影突然降临。手术后需要终身服药维持健康。四年后,粤剧名角罗家英走进了她的生活。

这个"戏痴"风雨无阻地接她下班,为了买她爱吃的钵仔糕可以开车两小时,十年间求了二十次婚。面对这份深情,汪明荃坚持"只恋爱不结婚"。

直到2002年她再次确诊乳腺癌,罗家英寸步不离的照顾才慢慢融化了她的心。可不久后罗家英又被查出肝癌,两张病床前的相守,最终让他们在2009年以六十多岁的年纪在美国登记结婚,为二十年的感情画上圆满句号。

2025年7月,汪明荃回应媒体关于罗家英第四次患癌的询问时表示:"很平常的事,这个病情发展很慢,未来会有很多新药,我尊重他的决定。"出席粤剧首演时,她再次强调罗家英身体状况没有外界想象的严重。

2025年对汪明荃来说依然是忙碌的一年,1月28日,她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一众年轻艺人合唱《湾区乐好》。3月,她在社交媒体宣布将在上海举办演唱会,这是她时隔多年再次在内地开唱。

5月3日的上海演唱会上,78岁的她踩着10厘米高跟鞋,除了更换造型外全程几乎没有休息,用充满力量的歌声演唱了《勇敢的中国人》《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经典歌曲。

从上海弄堂到香港电视圈,从被落下的孩子到受人尊敬的"阿姐",汪明荃用七十多年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坚韧。

她很少谈论原生家庭,却把无线电视台当成了自己的家;她不擅长表达柔情,却在丈夫生病时展现出最深沉的爱。

在这个讲究人情往来的娱乐圈,她始终保持着一种难得的清醒与独立,就像她常说的那句话:"做人最紧要系靠自己。"

信息来源: 央广网—【追梦中国·致情怀】阿姐,汪明荃 央视网—阿姐入行40年地位卓然 罗家英是真正的知己

0 阅读:0
诗桐说娱乐

诗桐说娱乐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