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媒称,德国军方表示不怕俄罗斯,随时准备迎战俄军。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说,如果俄罗斯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德国军队随时准备开战,这是德国军队的职责。 俄乌冲突爆发对德国来说,倒成了摆脱这几十年军事阴影的好机会,在一些观察的人看来,这个背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国家,终于等到了在全球多极化格局形成时争个位置的历史性机会。 德国政府看样子也铁了心要抓住这次机会,搞了个挺 “豪迈” 的 “砸钱强军” 计划:高调宣布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目标是到 2029 年把国防预算提到 GDP 的 3.5%,这意味着每年要花掉高达 1620 亿欧元。 德国想靠这笔钱,补上几十年的军事欠账,赶紧扩军、更新老装备,打算用大笔投入,硬生生砸出一支有足够威慑力的现代化军队。 而以 “保卫波罗的海三国” 为名搞的积极军事部署,更能看出它的地缘政治野心,德国显然想通过在前沿阵地发挥关键作用,提升自己在北约东翼的影响力,进而借机提高在整个欧洲防务里的话语权。 可在这份雄心勃勃的蓝图背后,现实却像面破镜子,照出了德军的不堪,都知道德国军事力量和国防工业的 “空心化” 是绕不开的痛,现在的德国军队,被讽刺成 “军事养老院”。 陆军的主战坦克不到一半能正常用,近四成的步兵战车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东西,就这战备水平,说什么 “随时准备开战”,恐怕连弹药都凑不齐。 冷战结束后一直 “半死不活” 的军工产业,想在短短几年内造出几百辆主战坦克、上千辆装甲车,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全球供应链的各种麻烦还在不断添乱,这么搞,更像是德国在 “打肿脸充胖子”,钱花出去了,战斗力短期内却很难有质的飞跃。 这说明,德国政府转向军事化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民意支持,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德国政府一边喊着 “保卫欧洲” 的口号,一边却悄悄削减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连 “豹 - 2” 主战坦克都不打算给了,理由竟然是 “不相信乌克兰能反攻”,这种 “嘴上一套,行动一套” 的矛盾操作,显然暴露了德国战略上的犹豫和内部的严重不统一。 最后,历史和文化带来的沉重包袱,德国怎么也甩不掉,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军事崛起总会引发国际社会的深深警惕,国内根深蒂固的 “和平主义” 思潮也让突然的军事扩张很难被民众完全接受,德意志 “战争贩子” 的历史标签,像个幽灵一样甩不掉。 除了内部问题,外部博弈的复杂也让德国在大国棋盘上显得有些尴尬,东面的直接威胁很明显:俄罗斯对德国的 “武德觉醒” 反应强烈,不客气地说它是 “再次变得危险的国家”,甚至直接威胁要对德国本土进行核打击。 要知道俄罗斯的 “伊斯坎德尔” 导弹可是能覆盖整个欧洲的,而西面的盟友们,也各有各的算盘,美国表面上支持德国增加军费,其实可能在暗地里偷着乐,因为德国越扩军,就越离不开美国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支持,最后只能乖乖听美国的。 至于欧洲内部,法国一直把自己当欧洲防务的领导者,就算英国脱欧了,军事实力也还不容小觑,德国想在这两位 “老大哥” 眼皮子底下 “上位”,可不是件容易事,最现实的战场考验,就是德国打算派兵驻守的波罗的海三国。 从地理位置看,这三国离德国本土上千公里,中间还隔着波兰和立陶宛,兵力投送是个大难题。而波罗的海三国自己修的所谓 “防御工事”,连爱沙尼亚的将领自己都承认 “不是马其诺防线”,真打起来,德军主力派过去,搞不好就成了俄军的 “活靶子”。 所以总的来看,德国现在的强硬姿态,与其说是一次深谋远虑的战略性复兴,不如说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政治秀,更像是为了转移国内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它的内部问题以及复杂的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几乎解不开的矛盾,在这个多极化时代,光靠嘴炮和砸钱远远不够,德国要是真想重现往日荣光,应该先脚踏实地,解决好自身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才是。
[微风]美媒称,德国军方表示不怕俄罗斯,随时准备迎战俄军。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
阿秋手作
2025-08-12 00:15:47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