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国军中将罗广文宣布通电起义,并派了代表前来接洽改编事宜,贺龙很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12 10:04:35

1949年12月,国军中将罗广文宣布通电起义,并派了代表前来接洽改编事宜,贺龙很高兴地接见了罗部派来的国军少将马士弘,没想到贺龙的下属忽然说了一句:“他长得可真像我哥呀!

此言一出,国军少将马士弘忽然盯着他,用颤抖的声音叫了一声:“马千木?”,两人相互凝视瞬间,随后上前拥抱在一起。

原来他们真的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为何一个跟着国军,而另一个加入了共产党呢?这还要从九一八说起。

贺龙的这个下属名叫马识途,马千木是他的本名,四川忠县人,家中排行老五,马士弘是他三哥,比他年长4岁,马家家境殷实,孩子们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马家有个祖训,即“本家子弟十六必须出峡”,这里的“峡”,指的是三峡,意思就是年满16岁就可以出去闯荡了。

马士弘早年考入北平一所知名大学,在上学期间,正好赶上了1931年,日本侵华蠢蠢欲动,马士弘在校园里与同学们讨论着国家命运,每每谈到国土沦丧,他心中就燃起愤怒的火焰。

有一次,他看到报纸上日军烧杀抢掠的照片,心中如刺入一把尖刀,这样的痛使他无法再发心读书,于是便报考了黄埔军校第11期,南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1931年,马识途满16岁出峡,准备前往北京一所中学读书,结果遇上“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华北危机重重,北平岌岌可危。

在日军笼罩的华北区,人心慌慌,老百姓被肆意蹂躏,面对国家危难,马识途意识到,自己工业救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如果不赶走日本侵略者,什么理想都是徒劳,他再无法安心读书,随后选择投入抗日洪流中。

1933年,他到了上海、南京等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在一次学生运动中,不幸被捕。在狱中,他经历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刻,除了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也被虐待。

然而有一天,三哥马士弘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如天神降临一般,马上就将他救了出去。此时的马士弘已从黄埔军校毕业,进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视察团工作,这个身份在当地颇有影响力。

马识途被捕入狱后,家人马上想到了马士弘,果然,当他穿着笔挺的军装出现在监狱时,地方官员和狱警都没有为难,马上就放人了。

马识途不无感慨地看着眼前的三哥,不禁好奇地问:"哥,你咋混成这样了?"

马士弘则笑说:"怎么着?这身行头还不够唬人么?"

此时的二人都知道彼此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上,接下来的路也可能会大不同,但马识途还是忍不住地问道:"哥,你说以后咱俩还会走在同一条路上吗?"

马士弘则意味深长地答:"路是人走出来的,或许有一天会绕到一块儿。"

两兄弟就此别过,各自投身自己的战斗中,这一别就是十多年。

马士弘后来到了第十五集团军陈诚的部队,他打仗很拼,在陈部十年,大大小小的战役历经20多次,他从未退缩过。

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蹭着他的头皮穿过,惊险万分,别人都说他命大,而他却笑着说:“不是我命大,是日本鬼子的子弹不长眼!”

在战场上,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日军对老百姓的残忍欺压,一次,他得知500名妇女被俘,情况紧急,他二话不说,带着一支精锐部队就去营救,最终将她们救出魔窟,维护了她们的尊严,也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勇气和担当。

马识途则一直奋斗在地下工作的战线上,有着百变身份,从马千木变成张司光,再变成张同先。各种危急场合,他也能应对自如,时而蓄起八字胡,时而更换发型,时而操着不同的语言,因为他的伪装术十分过硬,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顺利完成了许多任务。

1939年底,马识途与刘惠馨结婚,家里随即转变成一个革命交通站,但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刘不幸被捕。

在刘惠馨遇害前,马士弘曾去狱中见过她一面,看着被折磨得消瘦不堪的弟妹,马士弘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他生平最见不得的事就是暴行。

虽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兄弟俩都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都为打击日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马士弘要求卸甲归田,因为他不愿看到同胞相残,然而不被允许,但他心中已有了自己的方向。

1949年9月,罗广文被任命为第十五兵团司令,11月被解放军击溃,后残部归杨森指挥。在此期间,马士弘开始做工作,决心要带领部队回到人民的怀抱。

12月,罗在新都宣布起义,之后便派了马士弘前往贺龙部做接洽工作,而马识途正是贺龙的部下,于是两人便在此相逢了。

正如马士弘所言,怀着共同的目标,他们真的又走到了一起。

0 阅读:14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