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再次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经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对的! 要知道,2021年楼市还在18亿平方米的巅峰狂欢,短短三年就要腰斩过半?但现实比预言更“狠”:2024年全年新房成交面积仅9.7亿平方米,2025年上半年更是跌至4.58亿平方米,同比再降12%,这场由“量变”引发的“质变”,正在重塑中国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黄奇帆的预言可不是“瞎蒙”,他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公式”,他说,中国现在有500亿㎡的房子,按50年折旧算,每年自然要换10亿㎡;再加上大家想换大房子、好房子的“改善需求”,大概2亿㎡,所以12亿㎡是楼市的“铁底”,低于这个数,市场就该慌了。 结果呢?2023年卖了11.7亿㎡,刚好踩在“铁底”边缘;2024年直接跌穿到9.7亿㎡,比“铁底”还低2亿㎡,更狠的是他对“法拍房”的预警:2020年全国才150万套法拍房,2023年飙到400万套,相当于全年卖出的房子的35%! 黄奇帆还给政府支了招:“要是房价跌到6折,国家得出手,拿5万亿把没人要的房子买下来,改成保障房、人才公寓,既能救房企,又能帮穷人住上房。” 新房卖不动,说白了就是“供大于求”,以前是“房子不够住”,现在是“房子没人要”, 从“供”的方面看:城镇化率都65%了,该进城的早进了;人均住房面积40㎡,一家三口住120㎡的大房子,谁还缺房? 再加上“房住不炒”政策一收紧,炒房的全跑了,现在买房的要么是刚需,要么是想换更好的房子,需求直接砍半。 市场的“自我调节”更狠,2024年,全国新开工的房子只有7.8亿㎡,连续三年比卖出去的少,房企都不敢盖新楼了,房企数量从9万家缩到1万家,头部房企的负债率从90%降到60%,以前“借钱盖楼、卖房还钱”的疯狂模式,彻底玩不转了。 就连土地市场都冷静了,2024年全国卖地的面积少了20%,但好地段的房价反而涨了8%,市场从“比谁盖得多”变成“比谁盖得好”。 面对超跌的市场,政府也没闲着,2025年,房贷利率降到3.05%,首套房首付只要15%,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到200万。 浙江、四川发专项债收房,广州一次收了6000套改成安置房,信阳甚至试点“现房销售”——这些政策就一个目标:别让房价“硬着陆”,要“软着陆”。 从数据看,市场确实稳了点,2025年7月,全国新房均价涨了0.18%,二手房均价跌得也慢了,像上海、杭州这种大城市,高端楼盘很快卖完,但远郊的刚需盘还是没人要,这种“两极分化”说明:未来好房子会更贵,差房子会更便宜。 作为普通人,我对楼市有三个直观感受:房子彻底回归“住”的本质,以前买房是“闭眼赚”,现在得“挑着买”——地段好不好、房子新不新、配套全不全,这些都得看,别再听中介忽悠“买就赚”,现在亏钱的大有人在。 政策从“打压”变成“托底”,政府不会再让房价暴涨,也不会让它暴跌,而是通过保障房、收储、降利率这些工具,让市场慢慢“软着陆”。 对刚需来说,现在是“上车”的好时候,房价跌了,利率低了,首付少了,但一定要选品牌房企的现房,别买期房,也别借太多钱。 开发商会“大洗牌”,未来十年,90%的房企会消失,剩下的都是“有钱、有实力、盖好房子”的头部企业,比如万科、保利这种,产品力强、口碑好,买房更放心;那些小开发商、高负债的房企,迟早会被淘汰。 黄奇帆的预言应验,其实是中国楼市从“野蛮生长”变成“理性发展”的标志,这场变革可能有点疼,但只有经历阵痛,楼市才能摆脱“高负债、高风险”的旧模式,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新未来。 对普通人来说,房子依然是“家”的象征,但别再把它当“投资品”,毕竟能让你睡得踏实的,从来不是一套房子的涨跌,而是一个温暖的家。
黄奇帆再次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经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对的! 要知道,20
掘密探索
2025-08-12 15:49: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