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路过周大娘家,周大娘给战士们倒水时,无意间发现一位战士嘴里镶着颗大金牙。“八路军战士有镶金牙的?”周大娘立刻对他们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于是用方言搭话试探对方,没想到对方竟连自己说的话都听不懂! 1944年的华北冀中。那会儿抗战都快见着亮了,可越是这时候,鬼子就越是疯狂。他们成立了一支叫“益子挺进队”的特种部队,这帮人个个都会说中国话,专门化装成咱们的八路军,钻到村里搞破坏、套情报。因为这事,冀中根据地的老百姓心里都绷着一根弦,警惕性提到了嗓子眼。 咱们故事的主人公,是河北一位姓周的大娘。周大娘可不是一般的农村妇女,她是正儿八经的“堡垒户”。啥叫堡垒户?说白了,就是革命的坚强堡垒。她丈夫和俩儿子都在队伍上,自个儿在村里女救会忙活,一家子都为抗战出着力。这种家庭,对敌我识别的敏感度,那绝对是顶级的。 这天,天还下着雪,周大娘家来了三位“八路军”。一个戴眼镜,文质彬彬;一个高高大大,像个警卫员;还有一个,老拿手捂着嘴,看着有点奇怪。周大娘心里热情,赶紧把人往屋里让,又是倒水又是嘘寒问暖。可就在倒水的一刹那,那个捂着嘴的战士道了声谢,嘴一张,好家伙!一口大金牙在昏暗的屋里闪了一下。 周大娘心里“咯噔”一下,“八路军战士有镶金牙的?”。这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她见过的八路军,个个艰苦朴素,别说金牙,好多人连草鞋都舍不得穿。这金灿灿的玩意儿,跟八路军的形象也太不搭了!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 周大娘给戴眼镜的那位倒水,他站起来客客气气地说:“雪天打扰,多有不便”。嘿,您听听,这话说的,太文绉绉、太客套了。周大娘心想,以前队伍路过,战士们都跟回自个儿家一样,盘腿坐炕上,一口一个“大娘”,亲热着呢。哪有这么生分的? 她不动声色,笑着说:“看你们也累了,我给你们擀碗热汤面吃吧,暖和暖和。” 这话一出,那位“金牙”同志立马站起来,一脸严肃,像背书一样说道:“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话说得那叫一个铿锵有力,可听在周大娘耳朵里,却完全变了味。她更怀疑了:这帮人怎么回事?帮老百姓干活、吃派饭,那是军民鱼水情。这么刻意地撇清关系,反倒像是在演戏,生怕露出马脚。 周大娘越想越觉得这三个人是鬼子假扮的。尤其是他们还不停地旁敲侧击,打听最近有没有别的部队经过,村里的干部在哪儿。这下,周大娘心里彻底定了性:这就是来摸情况的汉奸或鬼子! 怎么办?民兵还在村外头训练,硬拼肯定不行。她脑子一转,有了主意。她一边假装和面,一边用我们河北当地的方言,夹杂着一些只有本地人才懂的土话跟他们唠嗑。比如问他们“晌午饭吃的嘛?”(中午饭吃的啥?),还故意说了几个村里人的外号。 结果,这三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迷茫,根本接不上茬。这下彻底实锤了!周大娘心里冷笑,连中国话都听不明白,还装八路? 眼看着三个人喝完水就要走,周大娘急了。这要是放跑了,村里可就要遭殃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金牙”一脚迈出门槛的瞬间,周大娘抄起案板上的擀面杖,卯足了劲儿,对着他的后脑勺就砸了过去!嘴里同时用尽全身力气高喊:“来人啊!有汉奸!” 只可惜,情急之下准头差了点,擀面杖砸在了“金牙”的脖子上。饶是如此,也把他砸了个趔趄,一头栽倒在雪地里。另外两个人大惊失色,扑上来就要抓周大娘。周大娘一边招架一边大喊:“杨司令就在村里,你们一个也跑不掉!” 这一嗓子,把正在附近开会的民兵给喊来了。大家伙儿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三个人给捆了。不一会儿,一位领导模样的人闻声赶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 杨成武走到被捆的三人面前,定睛一看,顿时大吃一惊,赶紧对周大娘说:“大娘,快住手!误会了,这三位是自己人啊!” 这一下,轮到周大娘愣住了。 原来,这三位还真是如假包换的八路军高级干部。戴眼镜的是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后来开国授上将。那个“金牙”,是副政委王奇才。至于那颗金牙,说起来都是泪。早在平型关战役时,王政委的门牙就被鬼子的弹片给崩掉了。战后,卫生员用缴获的一枚金戒指,熔了给他安了这么一颗牙。这在当时,算是“废物利用”了。 这事儿后来成了根据地的笑谈,更成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王奇才政委索性把金牙取下来,给乡亲们传看,他风趣地说:“鬼子用金子显摆,咱们用金子记账——每颗金牙都是一笔血债!” 周大娘红着脸,一个劲儿地要道歉。李志民主任却反过来,郑重地向她敬了一个军礼:“大娘,您这一棍子打得好啊!帮我们这些做政治工作的发现了‘伪装’漏洞,让我们知道,不能脱离群众,说话办事要说家常话,不能打官腔!” 杨成武司令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也提到了这件事,他感慨万千,认为周大娘的行为,恰恰是全民抗战最生动的体现。
奉劝所有人中国人,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出了事实。
【47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