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好像双方谈到最后一刻才定下来,但其实,这事早在7月底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上就已经谈妥了。中方那时已经放出消息,协议会延长90天。但美国这边就是不说死,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只是一口一句“得等总统拍板”,愣是把本来确定的事拖到了最后一晚。 他拖着不是因为谈崩,而是想让自己看起来依旧强硬。因为一旦太早宣布休战,外界就会觉得他在对中国松口。 所以,在这半个月里,他故意做了不少动作来营造“我很强硬”的印象,比如在俄罗斯原油问题上点名中国,威胁要再加关税;突然盯上英特尔的华裔CEO,说他跟中国企业走得太近,把人逼下台。 压在他头上的,是一份份难看的经济数据。7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只有7.3万人,不仅差得离谱,而且5、6月的数据还被大幅下调,两个月加起来少了25万多岗位。 这种情况很少见,说明经济放缓早就开始了。更糟的是,失业率涨到了4.3%,劳动参与率跌到62.3%,制造业少了1.1万个岗位,零售和批发业也在萎缩。新增就业大多是在跟国际贸易关系不大的领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所以特朗普在想办法拖时间,他的算盘有四条路:大规模基建拉动经济,把制造业拉回美国,逼美联储降息,还有等科技进步来提高效率。但这些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见效的,而关税带来的压力已经开始显形了,于是这90天的休战就成了必须的缓冲期。 从这件事看,特朗普更多是在两方面找平衡:一是选民眼里的强硬形象,二是美国经济的现实情况。他用拖到最后一刻的方式来制造“我说了算”的感觉,同时又必须签下来避免经济再受伤。 我觉得,这样做对短期舆论或许有效,但对长期经济没太大帮助。关税带来的,除了眼前的财政收入,更多是投资减少、就业转移和消费信心下降,这些是很难立刻补回来的。 你觉得这90天够不够救一下美国经济,还是说只是延缓一下问题爆发的时间?
表面看,好像双方谈到最后一刻才定下来,但其实,这事早在7月底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上就
地球仪暗战
2025-08-12 21:36:34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