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在经过多轮评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13 17:15:09

[太阳]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在经过多轮评定之后,他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参考资料:2021-04-26 澎湃新闻——【教育整顿·党史学习】开国中将:肖新槐) 谁能想到,一个在贫瘠山村靠打柴狩猎为生的农家少年,最终竟能将自己的名字永久镌刻在新中国的丰碑之上,成为一位开国中将? 而他,正是肖新槐,这背后,不仅有战火硝烟中的血性与忠诚,更有对故土一往情深、公私分明的高洁品格。 1907年,肖新槐在五岭镇分水村这片清贫的土地上呱呱坠地,家境清贫,逼得他从小就得上山打柴、狩猎补贴家用,但这山林间的摸爬滚打,倒也磨砺了他一身野性,更练就了一手让旁人望尘莫及的精湛枪法。 然而,这并非他全部的抱负,他心中一直揣着一个英雄梦,渴望有朝一日能投身军队,为国效力。 十七岁那年,心中这团火终于按捺不住,他毅然扛起那杆用了多年的梭镖,徒步走了二十里山路赶到县城,义无反顾地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宜章县农民自卫军,谁也没想到,这一步,便开启了肖新槐传奇的军旅生涯。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与中央机关合计八万余人,浩浩荡荡地从福建长汀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那场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 肖新槐所率领的红九军团紧随大部队前行,他们率先从赣州以南的王母渡和新田之间穿行而过,巧妙地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严密封锁线,成功渡过信丰河。 紧接着,部队又在湖南汝城县南部的天马山至广东仁化县城口之间,撕开了敌军精心设下的第二道防线。 到了11月15日,在郴县良田与宜章之间的区域,红九军团再次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勇猛的战斗力,撕开了敌人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 宜章,正是肖新槐的故乡,而部队的行军路线,此时距离他家仅有几公里之遥,当时的战友们知道情况后,纷纷劝他抽空回家看望亲人。 然而,面对故土近在咫尺的召唤,面对战友们的善意劝说,肖新槐仅仅用一句“目前革命处在困难时期,待革命胜利后再回来看吧”,便将一切个人思念深藏心底。 他丝毫没有犹豫,带领部队头也不回地继续向临武、嘉禾方向急进,把革命大局稳稳地扛在了肩上。 可第三道封锁线被突破之后,敌人并未放弃,反而迅速在湘江以东区域,布置了更为致命的第四道封锁线。 尽管红军先头部队抓住了有利战机成功抢渡湘江,并控制了界首到觉山铺之间的重要渡河点,但由于部队前后相距将近一百公里,加上行军道路狭窄、辎重过多,导致后续部队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跟上渡江步伐。 危急关头,11月30日下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紧急下令,要求红九军团火速奔赴渡口,务必抢渡湘江,可彼时,他们距离渡江地点足足还有四十五公里的路程,这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就是在这个近乎绝境的时刻,肖新槐和他的九军团展现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执行力和意志力,他们将部队迅速分成十路纵队,全然不顾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与敌机威胁,只一个念头:向湘江岸边跑步前进,尽快渡过湘江! 整个队伍无一人掉队,这股子拼命的劲头,即使是多年后回想起来,也依然让人动容。 时光流转,当历史的烽烟烧到朝鲜半岛,肖新槐将军又一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投入了长达五个半月的艰苦鏖战。 在朝鲜半岛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甚至面临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极端困境。 可越是艰难,66军将士的斗志却越是高昂,凭借着那股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他们圆满完成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的战斗任务,真正打出了我军的威风。 就连当时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都忍不住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亲自夸赞道:“第六十六军一仗比一仗打得好”,这不仅是对战绩的肯定,更是对这支队伍铁血精神的至高褒奖。 作为地道的宜章人,将军肖新槐对家乡的特产炸油粑子那叫一个情有独钟,上世纪中叶,正是计划经济时期。 有一次将军准备回乡探亲,一些身在北京的宜章籍老同志知道他心系故土,想着让他顺便带些家乡的炸油粑子解解乡愁。 谁知就在返京前夕,肖新槐将军并未擅自作主,反而极严谨地向当时的县政府请示,特意询问是否允许制作这些油粑子。 巧的是,时任县长杜清华正好前来看望将军,肖新槐便当面“请示”县长,郑重问道:“做炸油粑子违不违反政策?” 杜县长听罢,当即笑着表示完全可以,将军这才如释重负,了却了心愿,此事虽小,却足以窥见将军公私分明、严守纪律的高洁品格——即便面对家乡特产,亦不越雷池半步。 1955年,这位征战半生的传奇将领,卸下戎装,原以为能像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那样回到故乡了,然而,党和国家从未忘记他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立下的赫赫战功。 同年全军首次授衔时,国家特意将他接到了北京,隆重授予他开国中将军衔,这是对他革命生涯的最高肯定,也是对他丰功伟绩的无上荣耀。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