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48小时,泽连斯基放弃了,宣布重大消息,乌克兰人终获解脱 美俄谈判已定于阿拉斯加举行,地点选在军事基地,封锁空域,没有第三方,甚至连翻译都可能最小化安排。特朗普与普京选择一对一对话的形式,并非象征和平,而是削弱中间人的空间,把战争的未来限定在两位当事人之间。乌克兰,这场战争的主角之一,被排除在场外。 泽连斯基被边缘化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长期趋势的结果。此前无论是沙特会谈、瑞士会议还是巴黎倡议,他的存在感越来越低,美方表面支持,实则另有打算。而这一次,特朗普连“象征性参与”都没有安排。这一沉默的安排,等同于宣判。 于是他做出选择:乌克兰22岁以下男性可以离境。这是三年来全民征召政策第一次松动,也是首次官方承认——战争已无法持续下去。 乌克兰战争,在没有宣布停火的情况下,已经开始退场。 乌军主战场溃败,最精锐部队被炸出战线,泽连斯基已无兵可征 泽连斯基之所以松口,不是想通,而是撑不住了。 俄军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推进,用兵不过一个旅,却稳步压制住乌军两座重镇的补给线。卡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这两个乌军在乌东地区赖以组织防线的关键点位,几乎在一周内被包抄。乌军第二道防线形同虚设。 为了遏制局势崩盘,乌方调集第3亚速突击旅与第1达芬奇突击团。表面上这是乌克兰最强硬的部队,实际上也是最后的家底。问题在于,对面的不是俄军步兵,而是3吨级航空炸弹与反装甲集束弹。俄军没有跟他们硬碰,而是直接用高爆弹清场。两支部队被重创,乌军前线再无突击能力。 后方兵源也已见底。征兵工作从去年底开始失控,征兵官成了街头最危险的职业。民众用电报匿名向俄军出卖征兵办公室坐标,俄军无人机精确打击,甚至付费“接单”轰炸。乌军在文尼察的体育馆变成临时集中营,被市民冲击、强行解救。 这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民间抗拒已经转为公开行动。战争的合法性、泽连斯基政权的正当性,正在迅速流失。 被踢出谈判桌,美欧也没出手,泽连斯基只能做个“负责任的退场者” 三年战争,从高调抗俄到强征年轻人,再到今天宣布解禁,泽连斯基终于放弃了“乌克兰模式”的最后执念。 所谓“乌克兰模式”,本质是一种强烈依赖外部支持的国家战争机器:武器靠美欧、人员靠征召、合法性靠舆论。这种模式从2022年还能运转,到2025年已陷入体系性枯竭。西方提供的不是军事解决方案,而是一种延缓失败的手段。现在连这种延缓都被终止了。 泽连斯基的政策转向其实是一种姿态。他很清楚,如果继续封控边境、强征年轻人、维持军政高压,只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民间反抗。这个时刻选择“体面退让”,可以保住最低限度的政治余地。无论未来是否还留在乌克兰政坛,至少可以向外界呈现一个负责任的姿态。 而对于特朗普来说,让泽连斯基参与谈判没有任何必要性。泽连斯基既不能出兵,也无法主导停火,更不能替北约签字。他唯一的功能,是充当过去那段高强度对抗的象征,现在这个象征已经无用。 普京对泽连斯基的评价,始终是“西方的代理人”,他不会花时间和代理人谈条件。对他而言,能否签下“北约不东扩”的政治承诺,才是终局。 乌克兰战争是否终结,取决于普京能否拿到他想要的东西 战争并不会因为乌军撤退而自然终结。 从俄方视角看,战争的真正目标从来不是占领基辅,也不是割地换停火,而是通过战争制造压力,迫使美国签下最关键的条款:“北约不得再东扩”。 这才是俄罗斯开战的根本逻辑。地理上的战略空间,是俄罗斯作为国家实体的安全缓冲。乌克兰加入北约,将使莫斯科周边直接暴露在西方战机和导弹射程之内。对普京而言,这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生死问题。 他需要一个文件,一个盖章签字的协议,一个可以在联合国提交备案的正式文本。他要的是北约从制度上承诺,乌克兰不会再成为北约一员,甚至未来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也不被接纳。 这类文本美国未必愿意签,但如果不签,战争就无法彻底结束。即使乌克兰全面停战,俄罗斯也有可能在乌境内部署长期驻军,以维持压力。换句话说,停火可以达成,但和平不会自动到来。 现在的局势已进入闭环博弈阶段。所有外围参与者已基本退出,剩下的,就是美俄两方如何定调未来。 泽连斯基宣布22岁以下男性可出境,其实不仅是放弃动员,更是交出政治主动权。未来他即便仍以总统身份存在,也不过是履行美国与俄罗斯达成结果的“执行人”角色。 乌克兰人得到的“解脱”,不是因为战斗胜利,而是因为这场战争已不再由他们决定。他们成为棋盘上的代价,而非博弈的参与者。 过去三年,一代乌克兰青壮年被动员、被送往前线,如今得到出境许可的,不是生还者,而是下一批尚未入局的年轻人。这是残酷的“国家让步”,也是无法公开承认的失败。 参考资料: 《泽连斯基:允许22岁以下男性离境》环球时报 《普京准备试射“海燕”导弹,特朗普拟在阿拉斯加会谈》参考消息
最后48小时,泽连斯基放弃了,宣布重大消息,乌克兰人终获解脱 美俄谈判已定于阿拉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8-14 14:53: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