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非常胆大。1949年陈赓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听闻自己只做了个候补委员,

瑶光映心曲 2025-08-14 20:48:27

陈赓大将非常胆大。1949年陈赓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听闻自己只做了个候补委员,陈赓竟然拍了拍主席的肩膀,说道:“你给我说说,什么叫候补?” 陈赓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家里条件一般,但他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聪明、倔强,还特有主意。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才19岁,愣是把自己的命绑在了民族解放这趟车上。两年后,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跟蒋先云、贺衷寒齐名,被称为“黄埔三杰”。在学校里,他靠一双快腿和过人胆识出了名,人送外号“陈赓的腿”。这胆子,从年轻时就显露出来了。 北伐战争打响,陈赓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他冲在前面,带着部队突围,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战友们都服他。南昌起义后,他跟着队伍到处转战,条件再苦也没见他退缩。长征路上,他当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好几次都是他带着人硬闯出来的生路。抗日战争时,他当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在太行山跟日军玩游击战,打得敌人头疼不已。这一路走来,他的胆子不是瞎逞能,而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底气。 陈赓不光战场上硬气,平时还特别会来事儿。他打仗时严肃得很,但下了战场,总能整点幽默,缓和气氛。跟士兵能混成一片,跟领导也能聊得开。这种性格让他在队伍里特别受欢迎。1949年那次拍毛主席肩膀的事儿,就是他风趣个性的一次爆发。其实他心里门儿清,知道“候补委员”是啥意思,就是故意拿这话逗大家乐呵,顺便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这份机灵劲儿,也是他胆大的底牌之一。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开会,选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陈赓票数够了,但只当上候补委员。结果一出来,他就挤到毛主席跟前,拍着肩膀问那句名言:“什么叫候补?我候谁的补啊?”这问题半真半假,既调皮又透着点不服气。旁边有人拿“屁股上插党参——后补”打趣,他听了还挺乐呵。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觉得陈赓这人真敢说,连毛主席都能“调戏”两句,可见他在党内地位不一般。 七大之后,陈赓没闲着。1945年日本投降,他带太岳纵队在上党战役干掉1.4万敌人。1946年内战爆发,他当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在晋南、豫北打得灵活又狠辣。1949年,他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路解放华中、华南、西南,直到云南。新中国站稳脚跟,他功不可没。这份胆大,不是光嘴上说说,而是用一场场硬仗证明的。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先是当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政府主席,稳住西南大局。1950年,他跑去越南帮胡志明打边界战役,开了中越交通线。1951年,他又去朝鲜当志愿军副司令员,上甘岭战役里,他指导挖坑道工事,美军190万发炮弹轰过来,也只丢了两个班的阵地。回国后,他1952年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培养国防科技人才。1955年,他被授大将军衔,后来还干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一直到1961年去世,58岁。这一路,他用胆识和智慧撑起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 陈赓为啥这么胆大?一是他有真本事,从黄埔到战场,再到新中国建设,他干啥啥行,底气足。二是他性子直,看不惯就说,不藏着掖着,跟谁都能聊两句,连毛主席都不例外。三是信念硬,他打心底里相信革命,豁得出去。这种胆子,不是愣头青的莽撞,而是有脑子、有担当的大胆。 陈赓这人,没啥架子。他在部队里跟士兵唠嗑,跟领导开玩笑,活得真实又痛快。那句“什么叫候补”,听着像闹着玩,但背后是他对自己功劳的自信,也是对革命同志间平等气氛的信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将军,就是个有血有肉、敢说敢干的老大哥。

0 阅读:312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