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手下名将如云,却偏偏最器重那个“败仗专业户”曹仁?说白了,这哥们儿就是曹魏集团的“止损大师”,专接别人搞砸的烂摊子!你看赤壁大火刚烧完,曹操自己都灰头土脸跑了,回头就把最烫手的山芋——江陵城甩给了曹仁。当时周瑜带着几万得胜之师猛攻,城里粮草都快见底了,愣是被曹仁死扛了将近一年!更离谱的是樊城保卫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整个防线摇摇欲坠。曹仁带着士兵啃树皮、吃死马,死守孤城,硬是撑到徐晃援军杀来,上演惊天逆转。这哪是守城,简直是开挂! 曹操手下猛将扎堆,夏侯兄弟、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可偏偏是这位“败仗记录”不少的曹子孝,在曹操心里份量极重。为啥?就因为他有种近乎变态的能力——在最绝望的深渊里,死死摁住崩盘的局面,把“输”控制住,不让它变成彻底的“完蛋”。这活儿,看着憋屈,不如攻城拔寨那么风光耀眼,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口,能救命! 赤壁那把火,烧得曹操元气大伤,南线防线眼看就要土崩瓦解。江陵要是当时就丢了,周瑜大军顺着长江长驱直入,曹操的老巢都得哆嗦!就是曹仁,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在那座孤城里硬顶。他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生生磨掉了周瑜的锐气,为曹操在北方重新站稳脚跟,争取了金子般宝贵的时间。这份功劳,比打几个漂亮胜仗都实在得多,它保住了曹魏的根基。 樊城那次更是惊心动魄。关羽水淹七军,势头猛得吓人,连曹操都动了迁都避锋芒的念头。于禁这位“五子良将”的代表人物直接跪了,庞德忠烈但人没了。北边的援兵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南边的襄阳也岌岌可危。整个荆州北部,就剩曹仁守的樊城像个钉子,泡在洪水里就是不倒。城里啥光景?粮食早吃光了,箭矢所剩无几,士兵饿得眼冒绿光啃树皮。换个人,精神崩溃投降或者弃城跑路,太正常了。曹仁呢?他像块顽石,带着一群饿得打晃的士兵,在关羽这座几乎不可逾越的大山面前,硬生生挺住了!他这一挺,价值有多大?直接为徐晃集结援军、发起反攻撕开了至关重要的窗口期。要是樊城早几天陷落,关羽腾出手来全力北上或西进,整个中原都可能被捅个大窟窿!曹仁守住的不是一座城,是曹魏在荆州、乃至整个中原的战略底线,是翻盘的希望! 曹操器重曹仁,理由十足。在群雄逐鹿、刀口舔血的乱世牌局上,一个能在你被打得大出血时,死死按住伤口、拼命止血、不让你当场流干而亡的“止损大师”,绝对是价值连城的核心资产。曹仁就是曹魏集团最可靠的那块“止血纱布”和最后那道“保险栓”。但咱们也得清醒地看到,这块“纱布”每次发挥作用,都浸透了守城者的血泪;这道“保险栓”每次被触发,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他不是完美无缺的战神,却是曹操在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刻,敢于将后背和存亡希望托付的那个“守门人”。他的价值,在绝境中绽放得最为耀眼,也最为悲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曹操更信任曹仁,还是夏侯惇?说白了,夏侯惇和曹仁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在整个曹
【164评论】【43点赞】
老胡
夏侯渊和曹洪,张郃抗刘备,曹仁,于禁,徐晃抗关羽,张辽,乐进,李典抗孙权。
拒绝融化的冰
真他M的煽情,连铁石心肠的我也被感动了
大富大贵
曹仁除了曹操就到他绝对的三国军神
爱无极
曹仁:胡说!常败将军是夏侯惇[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