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一天,复旦大学的博士导师裘锡圭,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名叫蔡伟的小

月下影婆娑 2025-08-15 03:21:12

1997年的一天,复旦大学的博士导师裘锡圭,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名叫蔡伟的小摊贩,裘锡圭看完信后,大吃一惊。 这天,正在办公室办公的裘锡圭,突然被告知有一封信,他很疑惑,写信人不是学术圈的同行,而是一个摆地摊的,名叫蔡伟。 信的内容更不寻常,裘锡圭不久前刚发表一篇论文,里头有个词“佐子”,他琢磨了很久也没解开。 谁知这个素未谋面的小贩,竟引经据典,提出“佐子”应该是“嗟子”,论证过程还相当严密。 一个顶尖学者百思不解的难题,就这么被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给破解。 蔡伟在锦州摆摊,卖点雪糕饮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从小就痴迷古文字,可严重偏科,连大学的门都没摸着。 没有文凭,他也只能干苦力,收入也不好,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一家人的生活过得也很艰难,最后还是在街边支起来一个小摊过日子。 他白天出摊,夜里雷打不动地看书,有时来了灵感,他就当场必须写下来,没有纸,就找几个纸盒写。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写信,两年前他就请教过裘先生,还收到了鼓励的回信,也正是那份鼓励,让他这次敢于直接提出不同见解。 收到信的裘锡圭,感觉不是被冒犯,而是扎扎实实的惊喜,他自己团队花大力气没解决的问题,居然被一个圈外人搞定。 他没半点学术权威的架子,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人才,一定不能被埋没,他郑重地回了信,不仅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对蔡伟的考证大加赞赏。 之后的两人,也写过几封信,裘锡圭越了解蔡伟的处境,就越觉得惋惜,光是口头表扬解决不了问题,他决定做点实在的,他邀请蔡伟来上海,参与一项重要的古籍整理工作。 这份工作对蔡伟来说,不只是一份能养家的收入,更是他第一次真正踏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术世界,到了上海的蔡伟,他在整理简牍时展现的天赋和积累,让周围的学者都刮目相看。 裘锡圭看在眼里,心里有了个更大胆的想法:他要让蔡伟考自己的博士生,可是,蔡伟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按规定连报名的资格都够不着。 眼看希望就要破灭,裘锡圭没有放弃,这位学界泰斗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人,开始四处奔走,他不希望这么好的人才被埋没,多次写信上报,希望可能破格录取。 最终,这份诚意和蔡伟实打实的才华,打动了相关部门,教育部特批了他的入学申请。 进了复旦,蔡伟的人生彻底转向,他顺利读完博士,毕业后远赴贵州安顺学院,在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继续做他最爱的事。 裘锡圭先生后来去世了,但他推开的那扇门,不仅改变了蔡伟一个人的命运,蔡伟的成功,固然靠的是那份近乎痴狂的热爱和坚持。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