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件兵器武器装备烽火问鼎计划【“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堤丰”(Typhon)中程导弹系统,是美国在2019年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后,为恢复陆基中程打击能力而迅速推出的一款武器系统。
一、系统概况与命名由来
正式名称:中程能力系统(Mid-Range Capability, MRC),又称战略中程火力系统(SMRF)。
命名:取自希腊神话中能喷射火焰的巨蛇“堤丰”,象征其远程火力打击能力。
研制背景:2020年立项,原名“机动中程导弹”(MIRM),2023年12月洛马公司交付首套原型。
二、系统构成与作战平台
组成单元、数量和功能:
发射车4辆,每辆搭载4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
指挥车1辆,宙斯盾系统衍生指控平台;
支援车2辆,装填、通信、后勤;
导弹类型2种 “战斧”巡航导弹+“标准-6”多用途导弹。
部署方式:C-17运输机空运,具备快速前沿部署能力。
机动性:半挂拖车式结构,适合山地、岛屿等复杂地形。
三、导弹性能与打击能力
导弹型号、最大射程、战斗部类型和主要用途:
战斧Block IV,最大射程1800km,战斗部可以是高爆/子母弹,对陆纵深打击。
标准-6(SM-6), 最大射程460km,战斗部为高爆/破片,可对海/反导/对地打击。
战斧:亚音速、隐身化、GPS+惯导+图像匹配复合制导。
标准-6:原为防空导弹,具备“准弹道”对地/反舰模式。
四、部署与实战演练动态
2024年4月 菲律宾吕宋岛 首次海外部署,覆盖巴士海峡等关键水道。
2024年7月 澳大利亚北部 “护身军刀2025”演习中首次海外实弹发射,击沉靶船。
2025年计划 亚太多地 美陆军拟组建4个“中程火力”连,持续轮训部署。
五、战略意图与区域影响
战略目的:填补美陆军在500~2000公里火力空白,构建“第一岛链”封锁圈。
针对对象:美军公开宣称应对“中俄广泛威胁”。
区域反应:引发亚太国家强烈关注,特别是对中国东南沿海及南海航道构成直接威慑。
六、系统弱点与争议
火力密度低:每连仅16枚待发弹,难以支撑高强度持续打击。
机动性受限:发射车体积大,空运需C-17级别运输机,战场生存性存疑。
政治敏感性:部署菲律宾引发主权争议,菲方已表示“不会永久部署”。
“堤丰”系统是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迅速拼凑而成的中程打击平台,虽技术成熟、部署灵活,但在火力持续性、战场生存性方面存在短板。其部署标志着美军正式恢复陆基中导能力,并将亚太地区作为主要运用场景,对地区战略平衡构成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