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知青张援朝去看望干妹妹陈春玲,谁知,陈春玲红着脸说:“我这病,你娶我就好了!”张援朝父亲听说后,板着脸说:“娶了她,你还能返城吗!” “报恩可以,别拿前途开玩笑。”张援朝看着信中父亲反对的话语,心中痛苦不已。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你在农村认干亲可以,但要娶当地姑娘?你疯了吗?”这封来自北京的家书,像一盆冷水浇在他头上。 张援朝1969年插队到陕北,住在陈本义家。陈家人待他如亲生,特别是小女儿陈春玲,总把家里最好的吃食留给他。1971年,陈本义的妻子跟张援朝开起了玩笑,半真半假地说让他认作自家干儿子。一旁的陈春玲瞬间眼睛放光,兴奋地拍着手嚷道:“太好了,我有干哥哥啦!” 从此,张援朝成了这个家的“半个儿子”,但村里人早已看出,这对“兄妹”的感情远不止如此。1972年冬,当陈春玲鼓足勇气,将藏在心底的爱意一股脑倾诉出来时,张援朝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完全被这意外的告白给震慑住了。 张援朝落荒而逃。他不是不喜欢陈春玲,但他知道,父亲绝不会同意他娶一个农村姑娘。果不其然,当父亲知道这个事情后,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自那之后,张援朝开始刻意躲着陈春玲。每次看到她失望的眼神,他都心如刀绞。1975年夏天,暴雨引发山洪。陈本义为抢救生产队粮仓被洪水卷走。葬礼上,陈春玲哭到晕厥,干妈一夜白头。 望着这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家庭,张援朝内心五味杂陈,他思索再三,最终咬了咬牙下了决心。尽管老父亲强烈反对,可在1976年春节之际,张援朝还是和陈春玲在那孔陈旧的窑洞里,举行了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没有喜宴,只有乡亲们凑的几斤白面做的喜馍。 婚后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陈春玲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张援朝则拼命表现争取招工机会。1980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1984年,张援朝终于被招工到县供销社。 2000年,他们的儿子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重点大学生。2010年,退休的张援朝在延安买了套房,把岳母接来同住。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婚姻,见证了最朴实的爱情。张援朝放弃返城机会,换来的是相濡以沫的一生,陈春玲用勤劳贤惠,证明了自己值得被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精明的算计,而是无愧于心的选择。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最朴实的承诺里无论贫富,不离不弃。 信息来源: 《中国知青下乡运动史》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972年,知青张援朝去看望干妹妹陈春玲,谁知,陈春玲红着脸说:“我这病,你娶我
南风意史册
2025-08-17 14:19: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