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任正非扛着40门交换机赴华中理工大学求援,结识研究生郭平。面对华为代理业务受制于人的困境,任正非以低调真诚打动郭平加盟。郭平放弃武汉电管局“铁饭碗”,成为华为首位高材生,主导开发512门交换机,终结华为“二道贩子”时代。 郭平心里明白,光靠自己不够。 1989 年,他找到了师兄郑宝用,没说太多虚的,只一句 “华为虽小,但能改变中国通信”,就让正在清华读博的郑宝用动了心。 郑宝用放弃学位来的那天,任正非在办公室里红着眼说:“未来就靠你们俩了。” 后来郑宝用搞出的 HJD48 交换机,一年赚了一个亿,这才有了华为喘口气的机会。 外人总说任正非会 “画饼”,可郭平知道,那不是饼,是豁出去的决心。 1992 年,华为刚靠交换机赚了点钱,任正非却要把所有利润砸进程控交换机研发。 开会时他拍着桌子说:“失败了,你们另谋高就,我从楼上跳下去。” 郭平在底下听着,手心全是汗。那时候通信行业跟疯了一样,中兴、巨龙都在往前冲,不跑就是死。 第二年 2000 门机成了,任正非在庆功会上哭了,说 “我们活下来了”,郭平在旁边看着,突然觉得之前熬的那些夜、吃的那些苦,都值了。 2003 年,思科的诉讼像块巨石砸过来,任正非被压得喘不过气,听说好几回在办公室里发呆,眼窝子陷得厉害。 郭平没多说,揣着两件衬衫就去了美国。 半年里,他天天跟律师泡在一起,又是反诉思科垄断,又是找 3COM 联手,愣是把这场看似必输的官司搅成了和解。 每天晚上,他都要给任正非打个越洋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 “公司垮不了”。 有人说郭平是 “救火队长”,可郭平心里明白,他不顶上去,任正非那根弦就断了。 2002 年,公司里外一堆事,任正非抑郁得厉害,郭平和孙亚芳就天天陪着,劝他出去走走,做点 “无聊事”。 郭平知道,这个平时说一不二的老板,也有撑不住的时候。 可外人只看到他的强硬,谁见过他夜里在办公室对着报表发呆的样子? 华为往外冲的时候,郭平又成了先锋。 1997 年去中东,沙漠里烤得人脱层皮,他带着团队硬生生拿下了 Etisalat 的订单。 有人说这是运气,可谁知道他们为了调试设备,在 40 度的机房里待了多少个通宵? 2011 年郭平当轮值 CEO,非要推 IPD 流程,把 “游击队” 改成 “正规军”。 不少人骂他折腾,可后来公司规模做大了,才明白他当时的苦心。 这些年,总有人说华为的 “床垫文化” 是强迫加班,说任正非 “独裁”。 可郭平记得,当年公司晚上9点后有宵夜,能洗澡看电视,单身汉们不愿回宿舍,任正非才买了床垫让大家歇脚。 刘平后来写《华为往事》说那是最开心的日子,不是没道理。 还有人说华为工资高是 “砸钱买人”,可郭平清楚,1990 年开始员工参股,分红常年在 25% 以上,任正非自己持股不到 1%,这份让利,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任正非曾感慨 “郭平在,技术根不灭,华为魂不散”,这话里,藏着几十年的相托和信任。 回头看,任正非的创业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锋。 是郭平在关键时刻的顶上去,是郑宝用放下博士学位的加入,是一群人啃着硬骨头往前挪。 外界总爱盯着 “传奇”,却少有人看那些深夜的越洋电话、沙漠里的汗水、会议室里的争执。 可正是这些不被看见的细节,才撑得起华为这几十年的路。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19年01月16日关于《任正非创华为:活下去才有未来》的报道
鸿蒙加持,华为首款空调新品来了,8月22日发布!根据刚刚曝光的消息,华为空调新
【3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