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挺离谱的,靖难起家,带着一大帮蒙古人造反,军队里蒙古人的比例比当年蒙古人南下灭宋还要高,结果他自己当了皇帝以后,不知道是心虚还是咋回事,打蒙古人比谁都狠 朱棣这人,从小就不是省油的灯。他生于1360年,那时候朱元璋还在忙着打天下,应天府里到处是军队调动。他作为老四,从小跟着父亲学兵法,骑马射箭样样行,洪武三年十岁时封燕王,先在中都待了几年,1380年正式去北平就藩。那地方是边疆要塞,风沙大,蒙古人老来骚扰,他从年轻时就领兵出塞,洪武年间多次北征,招降了不少蒙古部落,像乃儿不花部,还俘虏了索林帖木儿这样的北元大将。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实战经验,手下也攒了不少蒙古兵马。 朱元璋晚年分封诸王,朱棣管着北平周边军务,实力不小。1398年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上台,开始削藩,派人监视朱棣,调走他的兵权,还杀了他的属下。朱棣在和尚姚广孝劝说下,决定动手。这不是一时冲动,他早看出朝廷要对他下手,装病放儿子回北平,属下被抓后他假装疯癫,在街上乱晃,躲过监视。张昺和谢贵带兵围燕王府,他设伏抓了他们,杀了葛诚,夜里夺取北平九门,控制全城。接着援引祖训,说要清君侧,讨伐齐泰黄子澄这些奸臣。起初兵力有限,他攻下居庸关,永平府投降,军队慢慢扩充。 靖难这事,说白了就是朱棣从北平起兵南下,三年多时间推翻建文帝。1399年八月,他率八千精兵出城,宣称除奸。很快转攻大宁,1400年十月拿下那里,挟持宁王朱权,强征了兀良哈部落的蒙古骑兵。这些人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骑术好,长矛弓箭用得溜,融入燕军后占比过半。元军灭宋时,蒙古兵比例没这么高,因为忽必烈用大量汉人和南方部队补充,主力不是纯蒙古人。朱棣靠这些蒙古骑兵打硬仗,在郑村坝一战,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被侧翼冲锋打崩,损失十多万,尸体堆河边。白沟河交锋,蒙古骑手越沟砍杀建文前锋,帮朱棣逆转局势。 夹河战斗,轻骑侦察后敌军追来,他突围,火器伤了不少人。东昌战役,盛庸用火器毒弩,朱棣冲左翼不动,转击中坚被围,朱能带蒙古骑兵救援,勉强脱险,燕军败退北平。保定休整后,再南下,避开德州,滹沱河设伏,平安军渡河时突击,杀溃敌军。灵璧决战,掘坝放水,洪流冲营,南军溺死不少,他收编降卒。1402年七月,逼近南京,金川门守将开门,他入宫,建文帝宫殿起火,下落不明。这仗打得惊险,蒙古骑兵立了大功,没有他们,朱棣早玩完了。 登基后,朱棣改元永乐,迁都北京,加强边防。他对蒙古部落下手重,从1410年起五次亲率大军北征。第一次,五十万兵出塞,到斡难河击溃鞑靼本雅失里部,杀敌无数,阿鲁台逃走,明军缺水热病班师。1414年第二次,针对瓦剌,在忽兰忽失温设伏,火器射杀数千,瓦剌多年不敢犯边,但明军也损耗大。1422年第三次,北上途中知兀良哈联络阿鲁台,下令突袭朵颜三卫,这些部落曾帮他靖难,现在被杀数万,作为警告。 第四次1423年,追阿鲁台到弯弓山,封赏投降者,也先土干得王号。第五次1424年四月,深入答兰纳木儿河,没遇主力,七月回途中在榆木川病逝,享年六十四,葬长陵,明军撤回北京。这些北征重创鞑靼瓦剌,边境暂稳,但耗费巨大,朱棣死后明朝转为守势。朱棣军事强,政治手腕硬,但这些事让后人议论纷纷。
朱棣称帝后的某一日,在宫中遇到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男孩。小男孩一见到他便扑通一声跪
【3评论】【3点赞】
辰逸飞
西方称他为大侵略皇帝
长天鲲鹏
刘必列带着汉军清洗蒙古也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