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埃及,埃及就敢放弃与中国的销售合同,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霸权的胁迫下,所谓的商业契约、自主决策,在埃及身上根本站不住脚,更暴露了美国用 “胡萝卜加大棒” 操控他国、践踏国际规则的真面目。 也给中国提了个醒:国际合作里,没有“不可替代性”的实力,再好的合作也可能说断就断。 就拿这次事情来说,中埃原本顺风顺水的合作说停就停了,但其实,埃及也不是主动想撕合同,而是被美国掐住了命门。 美国每年给埃及13亿美元军援,这钱占了埃及国防预算的35%,要是没了这笔钱,埃及的 F-16 战机没法维护,M1A1坦克缺了零件就是废铁,整个军事体系都得瘫痪。 更要命的是埃及的外债——2025年要还427亿美元本息,可外汇储备就剩330亿,早就扛不住了。 美国看准了这一点,一边用冻结军援威胁,一边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拿捏,明着说 “稀土合同和债务重组挂钩”,暗地里却早已授意盟友在埃及的关键基建项目上撤资施压。 这哪里是谈判,分明是逼着埃及选美国弃中国。 这种手段不是美国第一次用了,1991年美国就靠减免70亿美元债务,逼着埃及加入反伊联盟,现在不过是换了个“军援 + 债务”的壳,霸权本质一点没变。 2023年,美国还以“优化地区安全架构”为名,要求埃及在红海地区配合其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实则是想借埃及的港口和领海监视中国商船动向。 当时中国正与埃及协商共建亚历山大港集装箱码头,美国立刻放出风声,称若埃及继续推进中资项目,将重新评估对埃军售中的防空导弹系统供应。 埃及迫于压力,不得不将码头项目的中资持股比例从51%压降至49%,让美国资本趁机渗入。 这一操作表面看只是股权数字的微调,实则是美国没花多少代价就搅黄了中埃的深度合作。 而埃及的妥协,也暴露了它自身的软肋 —— 把发展的希望绑在别人的援助上,注定要在大国博弈里当棋子。 今年6月份,埃及官方突然撕毁了与中国在稀土方面的合同,转而与报价高出23%的美国企业签订了同类协议。 可它忘了,中国不是好惹的,既然敢撕合同,就得承担后果。 中方不仅暂停了与埃及联合开发的红海油田项目,还终止了向埃及提供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支持。 更致命的是,中国还暂停了与埃及合作的稀土勘探产业。 中国地质团队原本已帮他们在西奈半岛圈定了3处高潜力矿点,并计划转让全套提炼技术。 合作终止后,埃及自己的勘探队用着上世纪的设备,在沙漠里钻了200 多个孔也没找到像样的矿脉。 不止是中国,连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暂停了对埃及的贷款,搁置了它的观察员资格。 说到底,这件事最该让中国警醒的是:国际合作光靠“互利共赢”不够,必须有让对方不敢随便翻脸的 “不可替代性”。 国际上从来没有无条件的尊重,尊严都是靠实力挣来的。 埃及的教训提醒我们:只有攥紧稀土、光伏这些硬筹码,才能在国际合作中不被动。
埃及真是彻底“跪了”。近日埃及外交部长与埃及驻荷兰大使的通话被泄露,内容中外长
【14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