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石佛寺镇,是国内最大的和田玉加工与交易集散地之一。然而,据央视《财经调查》节目报道,不少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知不足,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从曝光的案例看,各种欺骗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低价青海料、阿富汗玉经滚筒打磨、化学染色漂白后伪装成“籽料”;再配2元一张、可扫码验真的“假鉴定证书”洗白身份,成本几十元便可卖到数百甚至上千元;直播间里主播与摊主合演“砍价戏”,通过脚本演出,诱导粉丝抢购。
在这一整串套路里,不法商家主要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对和田玉本身的陌生。对于消费者来说,分辨不同的品种本身就不容易,而直播间里的说辞更是天花乱坠。有些玉石甚至被吹出了医学疗效,能清理人体“脏东西”,用以诓骗消费者。
即便消费者有所怀疑,一份造假的证书,似乎又证明了玉石可靠。如此一来,一套“假玉+假证+假直播”的灰色套路,就被用来收割买家。
在玉石行业,南阳市镇平县早已名声在外,这里是“中国玉雕之乡”,是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玉石堪称是当地特色产业,和地方形象紧紧关联。如果对造假放任不管,甚至让“假货”成为当地产品的代名词,这对当地产业口碑的打击恐怕也是致命的。
对被曝光的问题,当地已经有所反应,镇平县联合调查组8月18日通报称,4名涉嫌造假的直播带货主播及制作假证书人员目前已被控制,相关网上直播间也已被关闭,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应当说,舆论曝光后的第二天即已处理相关人员,这个速度值得肯定。但从长远计,恐怕也需要更加系统的整治措施。比如,进一步摸排线索,对不法商家进行集中打击,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约谈,同时也可考虑建立自我品牌修复计划,鼓励诚信商户亮明身份、树立品牌,整体上重塑“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生态。
当地要明晰的是,作为本地特色产业,更该秉持对造假等乱象的零容忍。只有如此,方能持续擦亮南阳在玉石市场上的这块金字招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假证书问题,这一问题被诟病已久。2024年就有媒体报道,珠宝鉴定领域“假证”“套证”问题频发,某种程度上已成行业痼疾。对于这类问题,恐怕也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对鉴定证书市场进行清理,对“虚假鉴定中心”严惩不贷,并推动权威鉴定机构的认定过程公开透明。
除了当地政府积极行动之外,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无论如何,这些直播套路堂而皇之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平台应对类似骗局应当有所警惕。加强对直播内容的把关,对于可能涉及剧本、欺诈的直播内容应当及时干预,对相关账号进行严厉处理就必不可少。
面对愈演愈烈的造假乱象,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强化执法震慑,推动行业自清自律,才能重塑当地玉石市场的诚信招牌。(柳早)
起舞弄清影
南阳货还有砸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