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叔火了!”山西,50岁男子借款几十万,不是为了买房,也不是为了买车,甚至现在还在为女儿的学费犯愁,他竟然将这些钱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给25位“无名八路军烈士修建了一个安息之处”!家里外债还有的没还完,大钱又挣不来,妻子还因此经常埋怨他,但是他一直坚持到今天。网友:“真的看哭了”!
据8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山西太行山的深处,有一座看似普通却极为特别的纪念馆,它原本只是一间寻常农家小院,被改造成如今的模样。
馆子始终保持着整洁,屋里一尘不染,每一件物什都摆放得有秩序。
但这个地方很少有人踏进去过,偶尔才有一两个路人进来看看便匆匆离开。
真正与这座纪念馆相依为命的,只有一位五十岁的男人。
他是建造者,也是守护人,如今更像是唯一的看护者。
日复一日,他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细致地擦拭着棺材和角落。
与馆内的形成对比的是隔壁属于他自己的家。
破旧逼仄、屋顶漏雨,几个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土房里。
妻子低声叹息,桌上压着一张女儿学费的欠条,那些沉数字时刻提醒着他们生活的窘迫。
外人看他,往往只觉得不可理喻,甚至有人骂他傻,可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为了偿还一笔藏在心底多年、无法推卸的旧账。
这笔账源自他的童年。
那时他总爱围在村里的老人身边,听他们反复讲述太行山上的故事。
故事里有二十五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他们在战斗中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却没能留下完整的名字与身份。
听得多了,也就记下了,他始终觉得,英雄不该被遗忘,更不该孤零零地躺在荒山野岭里,他们应当有一个安身之处。
他对自己许下誓言:“得让英雄有个家,不能让后人忘了他们。”
从此,他背起了这份良心债,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奔波。
他一次次翻越太行山,天没亮便出门,揣上两个干馍充饥,饿了就在山石上啃一口,直到太阳落山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摸黑回家。
山路险峻,他曾在大雪封山的夜里被困,重重崴伤脚踝。
也曾在悬崖边差点失足,几乎丢了性命。
但他没有停下,因为在他心中,那二十五位烈士仿佛就在等待他。
真正压在身上的,还不仅仅是身体的劳累。
随着时间推移,他家的日子越来越紧巴。
为了给烈士们建一个家,他把家里唯一像样的大房子腾出来,改造成纪念馆,全家人只好挤进漏雨的小屋。
妻子常常埋怨,忍不住说:“自家人住破屋子还漏雨呢,你倒先给死人盖房子。”
可他只是沉默,把家里多年积蓄全投进去了,甚至连女儿的学费都成了难题。
亲戚们不理解,村里人也摇头,说他傻得可以,宁可让一家人受苦,也要给烈士立碑。
可他始终咬牙坚持,因为在他心中,这是一笔躲不掉的良心账,不还清就没法安心。
十六年的执拗,换来了一座庄重的纪念馆,一块亲手立起的石碑。
那里安放着二十五位烈士的名字,哪怕有的名字并不完整,但至少,他们不再被埋没。
他说:“这是我们的英雄,我的付出无所谓,关键是得让后代记住他们。”
在他眼里,这些年的艰辛与债务,都比不上那份让烈士有个家的意义。
随着故事被外界知道,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感叹:“这不是修纪念碑,这是把良心刻在石头上。”
也有人惋惜:“自己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还先给烈士安家,这心肠比太行山的石头还硬。”
在他心里,烈士的家才刚刚修好,旧账才算清了一半。
新的欠账又摆在眼前,二十五位烈士至今没有找到亲人,他们依旧是孤魂无依。
他的下一个心愿,就是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归宿。
他对自己说:“他们的家在哪儿呢?得帮着找。”
他不仅守着这座小小的纪念馆,也守着一个沉甸甸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烈士们送回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