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驻中国东北关东军陆军野战医院院长挥着军刀,用刀尖顶在护士

诸葛利剑 2025-08-19 15:24:48

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驻中国东北关东军陆军野战医院院长挥着军刀,用刀尖顶在护士伊藤郁子胸前,逼迫她跳入牡丹江,无奈之下的伊藤郁子,面对湍的滔滔江水纵身跳入! 伊藤郁子出生在1925年10月21日的日本岩手县,那地方靠近北海道,家里条件还行,父亲是农林局的官员,母亲管家务,她是四个孩子里的老三。从小她就爱游泳,夏天总去海边练,游得挺好,这后来救了她一命。家里让她上学,她去了盛冈市的红十字护士学校,学护理技能,比如包扎伤口、急救啥的。1945年春天她刚毕业,才20岁,日本军方就把她征召了,派到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第一陆军野战医院。那医院在牡丹江附近,主要治日军伤兵。她到那儿后,每天忙着换药、喂饭、帮手术,医院简陋,药品少,空气里总有血腥味。她看到日军士兵对中国平民下手狠,比如抓人虐待,这让她心里不是滋味,但她还得继续干活。战争后期,局势乱了,医院转移伤员,她也跟着扛东西,走泥路。院长是个矮胖的中年人,管事严,命令大家服从。这些事让她适应了战地,但也见识到不少暴力。资料显示,她亲眼见过士兵丢弃尸体,她就绕开干自己的事。总之,她从一个普通日本女孩,变成了战地护士,生活完全变了样。 其实伊藤郁子到中国没多久,就碰上大变故。1945年8月,苏联红军打过来,关东军败退,医院乱套了。上级让放弃重伤员,只带能走的。院长下令医护集体自杀,避免被俘。医院有1500多名医护,大部分是护士。院长拿军刀逼大家去牡丹江边,那江水急,挡住去路。他挥刀吼叫,命令排队跳。伊藤郁子被刀尖顶胸口,院长推进去威胁,她没选择,只能跳下。她水性好,抱住浮木,在江里漂了四个小时,才上岸。她是少数幸存的,其他很多人淹死了。这事是真实历史,日军当时疯狂,连自己人都逼死。院长这种人,就是典型军国主义产物,不顾人命。事后她剪头发换男装,混在难民里逃。被八路军发现,他们没害她,还给吃的。这让她决定留下来,不回日本。她觉得日军对中国做了坏事,她得弥补。开始她在牡丹江野战医院干活,照顾中国伤员。她的O型血通用,献了很多次血,救人命。资料说,她见识到日军残忍后,就想为中国人做事。这段经历改变了她一生,从日本护士变成中国医疗工作者。 说起来,伊藤郁子留中国后,日子过得挺实诚。解放战争时,她献血107次,救了107名战士,体重掉到30多公斤。她不光献血,还护理伤员,比如帮断腿的战士康复。1950年,她调到山西康复医院,那儿条件差,她继续干。遇到解放军军官宗序定,他是江苏人,两人认识后相爱。1951年,她申请中国国籍,结婚了。次年生了女儿,叫宗如梅,建立家庭。她随丈夫回江苏如皋,在县人民医院上班。那里穷,她用自己钱给病人买鱼肉补营养。工作认真,检查伤口仔细,避免感染。丈夫宗序定是老战士,她跟着他过普通日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她第一次回日本探亲,见母亲,陪了一年,但还是回来了。日本官员劝她留,提供房子工作,她拒绝了。五次访日都这样,坚持回中国。退休后,她开免费日语班,教当地人日语,还帮中日企业翻译文件,促进合作。她觉得中国是家,丈夫女儿在这。1994年丈夫去世,她更坚定留下来。资料显示,她一生献给医疗,接地气地帮人。 其实伊藤郁子的选择挺有内涵,她没忘日本根,但更看重中国情。1998年,日本红十字会寄慰问金和表格,让她带子女回国,许诺住房和照顾。她退回了,附话说她是中国人,爱中国。这话接地气,显示她融入深。晚年她住如皋二楼小屋,跟女儿一起。每天打扑克,看报纸,用放大镜读新闻。她只会说如皋方言,不会普通话,邻居喊她伊藤。她参加爱国教育,讲故事给小孩听,戴红领巾时开心。身体弱了,就不出门了。但她影响大,很多中国人敬她。2016年12月8日,她在如皋去世,92岁。葬礼简单,她一生没炫耀,就实打实做事。她的故事告诉人,战争残酷,但人性能跨越国界。她从日军护士,到中国公民,这转变逻辑清楚:见识坏事后,用行动弥补。院长逼她跳江那事,是起点,她没怨天尤人,而是选了新路。总之,她的生活接地气,像普通中国人一样过日子,却有大格局。

0 阅读:0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