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老同事来电话,问我一个问题——退休前后有什么变化…… 这位同事再有七个月也要退休了。他视频上看到我的村居生活热火朝天,问我的快乐是真快乐还是假快乐,我说你自己判断吧,我说真的你也许不信,我说假的你也未必信,然后又问我退休前后有拿着变化,这个问题可就大了。他既然抛出了问题,那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了想。记得退休半年后我写过一篇短文《退休前后饿变化》,今晚再想这个问题时,似乎更深入、更确切了一些。 退休前日子是按着快进键,每天睁眼就得跟时间赛跑。早上六点准时起床,洗漱时盯着镜子里的黑眼圈,总想“等退了休,非得睡到太阳晒屁股不可”。那时候最羡慕退休的人,觉得他们的时间是发好的面团,想捏成啥样就啥样。可真退了休才发现,生物钟比闹钟还固执——不管前一晚睡得多晚,早六点就准时醒来,告诉自己起床也没事,再睡会儿觉睡会儿吧,到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晚上更是如此,以前沾枕头就睡着的人,总觉得觉不够睡的人,现在瞪着眼睛熬到凌晨两三点也毫无睡意。 没退时总把退休生活规划得像幅水彩画。想去云南住上仨月,看苍山雪、洱海月,再去苏州的巷子里租间老房,早晨听着评弹醒,傍晚踩着青石板逛菜场。办公室抽屉里还压着张同事送给我的中国古镇旅游地图,上面圈了十几个红点点,当时总跟同事说“等我退了,就把这些点连成线”。 可真退了休,反倒觉得去哪儿都累。每到长假女儿女婿约我出去转转,我都拒绝了,觉得家里的沙发比西湖边的长椅舒服,阳台上的绿萝比周庄的水仙耐看。连以前最痴迷的并且发誓退休后一定好好练练的书法也搁下了,笔洗里都铺了层薄灰,偶尔拿起笔,写不了几个字就手酸,不如坐在书房里翻看以前自己写的旧文字。 没退休那会儿,总盼着能卸下肩上的担子。那时候天天被工作、会议、事务、学习、考评追着跑,有时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看着办公室窗外的灯火,心里就一个念头:“赶紧退了吧,退了就不用这么累,不用这么煞费苦心,不用为工作业绩和部门考核名次焦虑了。”总觉得退休后的日子就该是棉花糖做的,软乎乎、甜丝丝,没有一点烦心事。 可退休后才明白,人无压力轻飘飘,心里有点“牵挂”才踏实。以前上班,早晨一睁眼就知道今天要做什么,开会时要强调哪些工作,上级突然分配来的这项工作安排谁去做,其他部门召集的这个会安排谁参加…… 那时候脑子里每天都满满当当,一天下来真有些头晕眼花。现在想想,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和起起落落的情绪,反而过得很充实。而现在,白天看云飘过窗棂,晚上看月亮划过屋顶,日子平得像张白纸,每天心里空落落的。有时路过单位,看着门口进进出出的年轻人,竟会有点羡慕——他们脸上的焦虑和匆忙,多像当年的自己啊。 以前还总抱怨单位的规矩多,像条无形的绳子捆着人。上班不能迟到早退,开会不能玩手机,汇报工作得用标准格式,连办公桌的整洁度都有规定。那时候常听老同事吐槽:“等我退了,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想穿啥就穿啥,谁也管不着。”可现在想起那些规矩,反倒觉得踏实。就像过马路得看红绿灯,看着麻烦,其实是在护着你周全。想想想想,职场上的这些约束不仅不是“束缚”,而是对你的庇护——单位的规章制度挡住了你的职场风险,那些老师繁琐甚至麻烦的操作流程,其实都是保护员工不踩坑的“安全网”。 退休前有时候会因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的事,跟上级或者下级闹点小别扭。退休后才知道各个层级都有难处,领导有领导的难处,我有我的难处,同事有同事的难处,有时候为了整体利益必须牺牲局部。我对他曾经有意见的领导,如果把我放在他的位置上,我会和他做出同样的选择。同样,那些对我有意见的同事,如果把他放在我的位置了上,相信他会做出与我一样的选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话同样适用于职场。 今天春天回青岛,路过原来单位的办公楼,看到楼下2006年4月我亲手栽的那两棵松树,如今长得比人还高,那一刻突然鼻子一酸——原来那些朝夕相处的日子,那些吵过闹过的瞬间,早成了刻在骨子里的念想。单位给的哪只是份薪水啊,她给了我一份工作,一个安身立命的位置,让我在几十年里知道“我是谁,我在做什么”;给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轨迹,让我从啥也不会的毛头小子,变成能独当一面的老员工;更给了我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让我明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这么一想,退休前后的变化,其实就像爬山。没到山顶时,总觉得山顶的风景一定最好,满脑子都是“快点登顶”,却忽略了脚下的台阶、身边的搀扶。等真站在山顶了,才发现最珍贵的不是“终于解脱”的轻松,而是沿途那些被我们抱怨过的约束、吐槽过的严格、习以为常的帮助,早就在不知不觉中,织成了一张护着我们一路前行的网。 如今再想起单位,想起领导和同事,心里只剩感激——谢谢那份不松的要求,谢谢那些不离的扶持,让我38年的职场路,走得踏实,也走得温暖。
我同学要气死了,自己的老妈一退休就来她家里帮忙带孩子,带完大宝带小宝,一带就是6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