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精神内耗的秘诀,不是独处,不是运动,更不是读书,而是要学会在事上不断磨砺、在心境上不断修炼,内心强大方能抵御万难 2025年8月10日,红星新闻报道了一位沉迷阅读的58岁工地大叔。他说: “我以为不合群是我的问题,但书里告诉我不合群有我的道理,我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评论区里纷纷对这位“特立独行”的大叔点赞,有网友还说:“叔的气质都变了!” 我也特别羡慕、敬重这位大叔,但深入思考之后,我留下了和别人不同的评论…… 我还真正体会到了一点,摆脱内耗的方法并非读书、独处,本质在于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 一、摆脱内耗 这位沉迷阅读的大叔几乎没受到过教育,从年轻开始就在工地里打工直到自己60多岁。 在采访视频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内耗的理由——喜欢独处,不合群。 就像大叔自己说的那样,他以为不合群是自己的原因,但书里告诉他,不合群不是他的错,而是他的选择。 随后他就和自己和解了,再也不觉得自己不合群是“缺点”,还强调自己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自由,全都归功于读书。 能在60多岁这样一个年纪,去抛弃一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追求之中,怕是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这样的魄力。 我们要面对世俗的眼光,和各种刺耳的评论。 但当大叔坦然面对镜头的时候我又感觉到,也许他不只是放下了对“独处是错”的内耗,也不在乎那些风言风语所带来的内耗。 思考过后我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论:“让他变得自由的根本不是书,书只是他‘进步的阶梯’,他的特别在于练就出了一颗强大的心。” “这深深激励了我,我在想等我五六十岁的时候还看起来一事无成,身心疲惫;” “到那时候我读书、再提升自己还有什么用?我相信大叔也应该在某一瞬间后悔过从前自己没有早点提升个人能力和修养。”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连一位68岁的工人大叔最后都体会到了“自我投资”所带来的回报; 我们这些年轻人又怎么能在最应该投资自我、学习提升的时候偷懒呢? 难道真的要“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时候,我们再重拾这份遗憾吗? 我们现在就有很多机会去让自己练就出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摆脱每日缠绕我们的内耗,那就更不能把时间和机会放在以后了。 二、强大的心 正如我之前所说,这位工人大叔,他的蜕变不在屋子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他在不知不觉间通过读书的手段修炼出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说到这我有一个故事要讲。 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学习成绩很差的男孩,可到高中之后没多久,我就在全校成绩单上看到他的名字名列前茅。 后来我就找了个机会问他,到底是怎么学习的,提高得这么快。 而他给我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看了一本书之后就觉得自己不应该碌碌无为了,这本书叫《平凡的世界》。” 后来我也磨着母亲给我买了套,但我只看了五分之一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也没有从里面感受到任何能帮我“开窍”的东西。 很多人平时也看书,但大多和我一样,并没有从中吸收、切实体会到一些足以改变人生的东西。 所以一个人成功的根源根本就不在读书上面,而是在内心深处。 想要通过运动、独处、冥想、旅游、磨难等手段让自己提高的方式也和读书一样,这些行为本身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重点是能否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三、正确的路 就拿运动来说,本身运动只会带来疲惫。它真正的价值是在你身体坚持不住的时候,内心是否仍在坚持,是否会退缩。 而当你决定坚持,坚持到完全坚持不住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是在修心。 因此,摆脱内耗、让自己强大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去磨一件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修炼。 比如你是个没耐心的人,你想通过逼迫自己去读书来培养自己的耐心。 这其实是把路走窄了,就下意识地觉得读书肯定能让自己成功。 而事实是你能选择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去拼拼图,去拼乐高,或者去学一门手艺。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遇见困难——解决困难”的循环去培养耐心。 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特别简单,是一个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专心去做一件事。 而用成年人的话来说,这叫直面挑战。方式方法并不重要,根植内心目标才重要。 8月9日,成都世运会空手道赛场上,中国选手龚莉在十字韧带重建手术后仅八个月就重上赛场,最终夺得女子组手61公斤级金牌。 赛后她接受采访时说:“伤病不是我前行路上的阻碍,它更多是见证我一次又一次荣誉的勋章。” 也许在胜利的那一刻,她夺眶而出的泪水并不全来自胜利,还有战胜伤病内耗之后,感受到内心更强大的荣耀! 各位,有时间内耗真的不如抽空提高,去尝试让自己强大起来吧! -The End - 作者-佳月
28岁上海女健身教练确诊艾滋病,流泪坦言:早有异常,当时没重视28岁的她,本
【79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