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最大的争执点阿克赛钦和藏南地区,中段面积较少。中国解决藏南地区的最佳方式就是温水煮青蛙,因为阿克赛钦已被我军事控制多年,随着国力、军力的强大,是印度望尘莫及的了,也就没有争议的必要了。 周恩来对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上心,1956年访印时跟尼赫鲁聊交换地图方案,想通过谈判解决,但印度坚持麦克马洪线,不让步。1960年他又去新德里谈,提出先易后难方针,但还是没结果。他主张根据五项原则协商全面解决边界,强调和平。 他写信给尼赫鲁,阐明中国立场,说边界没正式划定,得谈。1959年西藏事件后,边界局势紧张,他继续推动官员级会谈,审查材料啥的。但印度往前推哨所,导致冲突。 周恩来在1962年战争前尽力避免对抗,战后还给亚非国家领导人写信,解释中国自卫立场,促谈判和平解决。他对中印友好维护挺多,虽然关系曲折,但70年代又改善了。 中印边界争端主要在西部的阿克赛钦和东部的藏南,中部争议小得多。阿克赛钦在新疆西藏交界,面积三万八千平方公里,中国50年代修公路连新疆西藏,确保通道。印度说那是拉达克的,根据旧地图设哨所。 藏南九万平方公里,中国认为是西藏南部,印度叫阿鲁纳恰尔邦,以麦克马洪线为界,派兵守高地。50年代中国建议谈判解决,周恩来1956年访印,提出交换地图,但印度不认麦克马洪线无效。 1959年西藏事件后,印度往前推,在边境建碉堡。中国部队在空喀山口对峙,导致印度有伤亡。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两段行动,西段穿越山脉毁印度哨所,东段从高原往下推,包围阵地。 战斗中中国推进快,印度后退乱丢装备。11月中国单方面停火,从藏南撤到麦克马洪线北20公里,保持阿克赛钦控制。 对藏南,中国用渐进方式,加强基建如路桥隧道,提升后勤。结合军事、人员、村庄、政府,规划推进控制线。比如铺路运物资,村民定居耕地,设行政点,逐步扩展。 这种温水煮青蛙策略,避免突然对抗。随着中国实力强,印度难比,阿克赛钦没争议必要了。中国需要阿克赛钦的战略公路新藏线,不会放。印度对藏南偏执,声称主权,但中国坚持谈判。 1962战争中国胜后撤军,印度重占大部分藏南。边界分西中东三段,东段藏南土地肥沃,曾是西藏粮仓。西段阿克赛钦地势平坦,英国早想侵略新疆用它当捷径。 中国视藏南为领土,印度议会1986年设阿鲁纳恰尔邦。两国协议尊重实际控制线,但争端复杂。印度用武力改现状,中国自卫反击。 策略上,中国主张和平解决,战后促谈判。印度要求中国撤阿克赛钦,中国说边界整体谈。阿克赛钦对中国战略重要,连接新疆西藏。 藏南处理靠基建军事结合,逐步推进,确保有步骤。中国实力提升,经济军力印度望尘莫及,争端解决靠谈判加实力维护。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2点赞】
用户15xxx86
王玄策线,以恒河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