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赐死白起之后,为什么不杀掉白起的后人,斩草除根?   要知道古代帝王多忌惮

萧兹探秘说 2025-08-21 15:19:29

秦昭王赐死白起之后,为什么不杀掉白起的后人,斩草除根?   要知道古代帝王多忌惮功臣后裔,可秦昭王偏反其道而行,这背后其实藏着深层的政治考量,绝非一时心软。   首先得搞清楚白起的死因,他并非因谋逆被诛,而是跟秦昭王在军事战略上产生严重分歧。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灭赵,可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谗言选择休兵,后来再想攻赵时白起认为战机已失拒不出战,多次抗命让秦昭王颜面尽失,加上范雎在一旁不断挑拨,才最终赐下宝剑让白起自裁。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君王与将领的权力冲突,而非你死我活的政敌厮杀,白起没有触碰“谋逆”这条必死红线,他的后人自然也就没有被牵连的原罪。   其次,秦昭王得考虑秦国军民的情绪。白起为秦国立下的功劳太大了,伊阙之战斩首韩魏24万、鄢郢之战攻占楚国都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秦国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白起至少占了一半功劳,军中将士大多是他的旧部或受过他恩惠的人。   如果赐死白起后再赶尽杀绝,必然会寒了全军的心,以后谁还敢为秦国卖命?   而且白起在秦国民间声望极高,被视为“战神”般的存在,诛杀其后人很可能引发民怨,这对刚经历长平之战、需要稳定内部的秦国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最后,秦昭王还要权衡政治影响。当时战国七雄相互制衡,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秦国动向,如果秦昭王对功臣后裔赶尽杀绝,会被其他国家抓住把柄,指责秦国“刻薄寡恩”,进而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更重要的是,秦国一直有重用功臣后裔的传统,比如王翦的孙子王离后来还成了秦军大将,如果破例杀掉白起后人,会让其他功臣家族人人自危,担心自己哪天也落得同样下场,这会严重动摇秦国的统治根基。   秦昭王虽然晚年有些刚愎自用,但在维护统治稳定这一点上,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其实从后续记载来看,白起的后人不仅没被清算,反而继续在秦国为官,比如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就被认为是白起的后裔。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秦昭王的政治智慧,他虽然除掉了不听话的白起,却通过保留其后人,既安抚了军心民心,又维护了秦国的政治传统,可谓一举多得。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秦昭王的这个决策,恰恰体现了古代帝王在权力与情理之间的精准平衡。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