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教培机构推出高中大学衔接班当"高中大学衔接班"成为新的教培风口,我们终于看清:教培从未真正退场,只是换了件“成长规划”的外衣。
从小学奥数到高中竞赛,从考研辅导到考公培训,教培机构的生存逻辑始终是“制造焦虑-收割需求”。政策取缔学科类培训后,资本迅速转向更隐蔽的赛道——用“大学跟不上”“专业竞争激烈”等话术,将家长的教育焦虑从“升学”延伸至“成长全周期”。所谓“衔接”,本质是制造新的教育鸿沟:仿佛不报班,孩子就会在大学里“掉队”。
教育本应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如今却被资本切割成一个个“必须补漏”的关键节点。当家长为“不输在大学起跑线”买单时,或许该想想:那些真正在大学脱颖而出的人,究竟是需要衔接班的“技巧”,还是从小被焦虑推着走的“惯性”?
此番“衔接班热潮”实为教育转型期的缩影:当高校主动构建科学过渡路径,学生与家庭更需理性评估需求,让暑期真正成为思维启航的港口,而非新一轮焦虑的起跑线。智搜分析微博智搜内容共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