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断袖之癖”,是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今咱们就来说说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晴话 2025-08-22 12:50:21

有个成语叫“断袖之癖”,是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

今咱们就来说说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董贤与汉哀帝的千古孽缘。

先来介绍一下两位主人公。

董贤:字圣卿,冯翊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少年董贤生得"容貌姣好,举止柔媚"。父亲董恭,担任御史时,起用董贤担任太子舍人。绥和二年(前7年),汉哀帝刘欣即位,董贤随之升任为郎官。

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兖州定陶国(今山东省菏泽市)人。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阳朔二年(前23年),刘欣成为定陶王。绥和元年(前8年),被册立为太子。绥和二年四月初八(前7年5月7日),刘欣即位称帝。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驾崩,太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按照惯例,东宫旧属多获升迁,董贤因此由太子舍人擢为郎官,掌报时辰、传奏章之职。

事情的开始发生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

长安城的春日总是来得迟缓。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的一个清晨,未央宫前殿的廊柱间还残留着冬日的寒意。一位身着素色郎官服饰的年轻男子正立于殿下,手持漏壶,准备向皇帝报时。阳光斜斜地穿过云层,落在他如玉的面庞上——这一瞬的光影交错,竟改变了整个西汉王朝的权力格局。

此刻,哀帝正于前殿理政,偶然瞥见殿下执漏报时的董贤。阳光下的青年郎官"肤若凝脂,眉目如画",哀帝竟看得怔住。《汉书·佞幸传》记载:

"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

这位名叫董贤的年轻郎官不会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男宠,与汉哀帝刘欣演绎出一段令后世唏嘘的"断袖之癖"。

得到哀帝青睐后,董贤被擢为黄门郎,从此得以常伴君侧。他很快展现出过人的逢迎之术——"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

每当哀帝因"痿痹痼疾"(风湿顽症)而痛苦时,董贤总能以恰到好处的温言软语缓解君忧。即便在休沐之日,他也常留宫中侍奉汤药,这份体贴很快击溃了年轻帝王的心理防线。

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史载

"出则参乘,入御左右",

哀帝赏赐董贤的财物"旬月间累巨万"。更令人咋舌的是,哀帝特许董贤之妻出入宫禁,宿于董贤在宫中的住所。

某日,哀帝听闻董贤有妹,立即召入宫中封为昭仪,位次皇后。董氏兄妹"旦夕上下,并侍左右",将哀帝的后宫变成了董家的温柔乡。

但真正让这段关系名垂千古的,是那个流传的"断袖"典故。

“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这段文字生动描述了某日白天,董贤与哀帝同榻而眠,董贤压住了哀帝的衣袖睡着。哀帝想起身,又不忍心惊醒熟睡中的董贤,于是取出佩刀割断被压住的衣袖,悄然离去。这段记载虽简,却道尽了哀帝对董贤的极致宠爱。从此,"断袖之癖"成为男风雅称,飘荡在中国历史的记忆长河中。

随着恩宠日隆,董贤家族的权势如野草般疯长。其父董恭由霸陵令一路升至光禄大夫,又封关内侯;弟董宽信拜驸马都尉;岳父为将作大匠,甚至董家的姻亲也尽居要职。

时人讽曰:"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

哀帝为董贤建造的府邸更是极尽奢华。北阙下的董宅"殿阁重沓,门阙相对",梁柱皆裹锦绣。

府中器物皆由少府特供,"武库禁兵,上方珍宝"源源不断送入董门。更骇人听闻的是,哀帝竟提前赐予董贤"东园秘器"(皇室棺椁)与"珠襦玉匣"(金缕玉衣),这在当时是僭越至极的大罪。

更令人震惊的是,哀帝还在自己的陵墓"义陵"旁边,专门为董贤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周垣长达数里,内部构造豪华,与皇帝陵墓有墓道相通。这一安排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哀帝希望死后也能与董贤长相厮守的愿望。

元寿元年(前2年),哀帝不顾朝臣反对,封二十二岁的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位列三公。

《汉书》记载当时诏书

"册曰:'朕承天序,惟稽古建尔于公,以为汉辅。'"

一个毫无军功政绩的年轻人,仅凭容貌便位极人臣,自然引发朝野震荡。反对声音最为激烈的是尚书仆射郑崇。他多次进宫劝谏哀帝,指出对董贤的过度宠幸违背祖制,败坏朝纲。由于进谏次数太多,哀帝甚至能通过脚步声辨认出郑崇的到来。

《汉书》记载,每当听到郑崇的脚步声,哀帝就会忧心忡忡地说:"郑仆射又来了,我听到他的脚步声了。"最终,忍无可忍的哀帝为了"保护"董贤,将郑崇下狱治罪,使其死于狱中。

另一位重要反对者是丞相王嘉。他上密奏列举哀帝对董贤的种种逾制宠幸,并以历史上邓通、韩嫣等宠臣最终不得善终为例,劝诫哀帝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免害了他。这番谏言激怒了哀帝,加上王嘉后来又封还了哀帝增加董贤食邑的诏书,最终被关入监狱。

王嘉在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吐血而死,以死谏的方式表达了对朝政的绝望。

还有一位叫鲍宣的当朝大儒因弹劾哀帝宠幸董贤而被判剃发带刑服役;执金吾毋将隆因请求皇帝不要把皇家武库的兵器送往董贤家而被贬官。

不过面对朝臣压力,董贤也渐通权术。他特意拜访曾任父亲上司的丞相孔光。老谋深算的孔光"知上欲尊宠贤",竟对这位昔日下属之子"谒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均礼"。哀帝闻之大悦,立即擢升孔光两侄为谏大夫。这一事件显示了董贤在政治上也逐渐老练起来。

这宠爱就够了吗?不,远远不够!

在一次有众多大臣参加的宴会上,哀帝借着酒意说:"朕想效法古代尧舜禅让的做法,你们看怎么样?"虽然没有明说要禅让给谁,但在场大臣都明白这是指董贤。中常侍王闳立即进谏:"天下是高皇帝(刘邦)打下的天下,不归陛下所私有。陛下继承祖宗的事业,应传给刘姓子孙以至于无穷。天子是不能有戏言的!"

哀帝大怒,命人将王闳赶出宴会,但最终还是搁置了这一荒唐想法。

但已暴露了哀帝对董贤的痴迷程度已至于此,若非汉室宗法森严,西汉江山险些就此易主。哀帝对董贤的宠爱最终竟发展到了几乎要动摇国本的地步。元寿二年六月戊午(前1年8月15日),年仅二十五岁的汉哀帝突然驾崩于未央宫。关于他的死因,《汉书》含糊其辞,只道"帝崩于未央宫",野史则多言其纵欲过度。

随着靠山崩塌,董贤的命运急转直下。

太皇太后王政君迅速掌权,她命侄子王莽"佐理丧事"。王莽立即指使尚书弹劾董贤"无医药之功",罢其大司马之职。

同日,董贤与妻自知不免,双双自尽于宅中,年仅二十二岁。

董贤死后,王莽疑其诈死,竟令人开棺验尸,确认后草草葬于狱中。董家财产被抄没时,"县官斥卖凡四十三万万",相当于西汉鼎盛时期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其父董恭、弟董宽信等被流放合浦,母亲遣归故郡。曾经煊赫一时的董氏家族,转瞬间灰飞烟灭。

但汉哀帝与董贤的"断袖之癖"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同性爱恋故事之一。董贤也以其短暂而耀眼的人生,书写了这起不可磨灭的狗血事件。

就是这样吧。

0 阅读:0
晴话

晴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