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知道起兵伐吴不对吗?他当然知道。 满朝文武,最反对的是诸葛亮和赵云。然后呢,

历史萌主驾到 2025-08-25 08:41:32

刘备知道起兵伐吴不对吗?他当然知道。 满朝文武,最反对的是诸葛亮和赵云。然后呢,诸葛亮守成都,赵云督江州。 两个不同意他伐吴的,他把大本营交给了一个,把后背给了另一个。最信任的人在最重要的位置。 刘备内心是这样的:你们俩说的都对,我也知道你们很对,但是抱歉,我不能听,云长,大哥来给你报仇了。

刘备为关羽报仇,带兵去打孙权,结果在夷陵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大败亏输,自己也病死在白帝城。可往深里琢磨,刘备这个人精,他难道不知道这仗不该打吗?他太知道了! 反对的声音,震耳欲聋。 朝堂上,反对最激烈、也最有分量的两个人是谁?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赵云。

诸葛亮是刘备的头号军师,脑子最清醒。他肯定掰开了揉碎了跟刘备分析过:曹魏才是咱们的头号死敌!孙权虽然占了荆州、杀了关羽,但咱们得联吴抗曹啊!现在跟孙权撕破脸死磕,那不是让北边的曹丕看笑话、捡便宜吗?荆州丢了就丢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咱们实力强了,再算账不迟!这道理,诸葛亮说得明明白白。

赵云,那是刘备最信任的老兄弟之一,忠勇无双,说话也实在。他直接跟刘备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咱们应该先灭了曹魏,孙权自然就服了。现在曹操刚死(曹丕篡汉),曹丕那小子不得人心,正是咱们北伐的好机会!您放着国仇不报,去报私仇(打孙权),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话,句句在理,戳心窝子。

刘备的反应呢?他没听。诸葛亮和赵云说的对不对?太对了!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这点战略眼光能没有?他比谁都清楚,伐吴风险巨大,收益渺茫,还可能把蜀汉这点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赔光。他知道诸葛亮和赵云是真心为他好,为蜀汉好。

但是,刘备还是铁了心要打!他不仅不听劝,还做了两件特别有意思的安排。

1.他把大本营成都,交给了最反对伐吴的诸葛亮! 让诸葛亮总理后方一切事务,管钱、管粮、管兵源、管朝政。这可是蜀汉的心脏地带,命根子所在。

2.他把自己的后路江州(今重庆),交给了同样反对伐吴的赵云! 让赵云总督江州,负责后勤转运和保障大军后方的安全。这位置多重要?万一前线有个闪失,赵云就是最后一道屏障!

这就太值得玩味了。刘备要是真昏了头,或者对诸葛亮、赵云起了疑心,觉得他们反对自己、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他能把这么要害的位置交给他们吗?不可能!他肯定会找那些支持伐吴、拍马屁的人来守家看门。

刘备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反对声音最大的两个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刘备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完全清楚诸葛亮和赵云是对的,他们的反对是出于公心,是真正的忠臣良将! 他信任他们的人品和能力,相信即使他们反对自己的决定,也绝不会在后方搞小动作,反而会竭尽全力保障后勤,稳定后方。这是何等的信任和胸襟?

那刘备为啥还要打?答案就在他那句没明说但写在脸上的话里:“孔明,子龙,你们说的都对!道理我都懂!但是……抱歉,这次,我不能听你们的。”

他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关羽的死。

关羽是谁?那是刘备桃园结义的二弟!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兄弟!关羽镇守荆州,威震华夏,最后却被孙权偷袭,兵败被杀,连脑袋都被送到曹操那儿去了(虽然后来曹操厚葬了)。这对刘备来说,是锥心之痛!是奇耻大辱!

刘备这个人,最看重什么?义气!名声! 他能在乱世立足,靠的就是“仁义”这块金字招牌。现在二弟被人砍了头,他这个做大哥的,如果连屁都不放一个,还想着什么“大局为重”、“联吴抗曹”,那天下人会怎么看他刘备?他手下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这大哥靠不住啊!连自己结义兄弟的仇都不报,以后咱们出事了,他能管咱们吗?刘备的“仁义”人设就崩了!人心就散了!

所以,对刘备而言,伐吴不仅仅是为关羽报仇,更是对他个人信义、对蜀汉凝聚力的生死考验。他必须打这一仗!哪怕知道是火坑,也得跳!他要向天下人证明:我刘备,重情重义,说到做到!敢动我兄弟,我拼了命也要讨个说法!他要用自己的行动,甚至可能是自己的性命,去捍卫“桃园结义”这个图腾。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矛盾又无比真实的刘备:

他的头脑是清醒的,知道伐吴是战略错误,所以他把反对伐吴但绝对忠诚可靠的诸葛亮和赵云,放在了守护大本营和后勤命脉的关键位置上,确保即使自己失败,蜀汉根基不至于动摇。

他的内心是燃烧的,关羽的血仇和“义”字的枷锁,让他无法选择理智。他必须用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哪怕是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战争,来宣泄内心的悲痛,来履行对兄弟的承诺,来维护他赖以生存的价值观。

所以,当刘备站在长江边,看着浩浩荡荡的东征大军时,他心里想的,恐怕不是什么“收复荆州”,而是一句无声的呐喊:“云长,大哥来给你报仇了!”

千古以来,为了江山不要兄弟的,太多了!为了兄弟,不要江山的,只有刘备一个!

0 阅读:187

评论列表

苍海一粟

苍海一粟

3
2025-08-25 09:33

从刘备起家到建立蜀国,由于底蕴的问题,武将是顶尖的,但顶尖谋士除了诸葛亮竟然找不出了,有人说庞统,但他连自己的命都保护不了,谈何取胜?法正同样是昙花一现,没了。结果刘备大军起初势如破竹,待陆逊坚守城墙时,刘备谋士想不出有效的攻城办法,拖到炎热的夏天,出了个将军队移至树林避暑的馊主意,聪明的人应该撤军了,来年找机会再战,次点主意就是每隔中段距离设防火墙,烧也是烧前面几个营帐,后面没有被烧的能做好准备迎战了。

猜你喜欢

历史萌主驾到

历史萌主驾到

历史萌主驾到,来跟我一起了解更多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