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失灵了。
国际清算银行2024年度报告指出,全球数字货币流动已形成“暗水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网络正在绕过传统银行通道,2024年通过稳定币进行的国际贸易结算金额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占比89.7%,但这个数字正以每月0.5个百分点的速度缓慢下降。
美国财政部2025年8月的制裁行动暴露了传统金融治理体系的局限性。OFAC宣布对Garantex Europe OU等实体实施制裁时,预期中的资金冻结效果并未完全显现。
A7A5稳定币通过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继续流转,它的511.7亿美元的年交易量证明了一点:在区块链构建的新金融生态中,单一国家的制裁权力正在被技术稀释。
美元稳定币可能继续保持全球主导地位,但人民币稳定币将在亚洲地区和大宗商品贸易中获得显著份额。
报告估计,到2028年,人民币稳定币可能占据全球稳定币市场的15-20%,年交易量达到3000-4000亿美元。这种变化虽然不会颠覆美元主导地位,但将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真正的变革不会来自正面冲击,而是来自边缘创新。当一个个贸易伙伴开始使用人民币稳定币,当一笔笔交易绕过传统银行通道,全球金融体系的底层架构就在改变。
这种变革的影响可能远超金融领域。随着数字货币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技术标准、法律框架和治理模式也将随之输出,形成一套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数字全球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