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莒地青春行:文化赋能绘就振兴新篇】山东学子将青春写在大地上山

博速搞笑 2025-08-25 22:28:04

秦岭笑谈[超话] 【莒地青春行:文化赋能绘就振兴新篇】山东学子将青春写在大地上山东学子实践青春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公益行曲阜师范大学

7月1日至15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逐光·薪火永传”实践队深入山东日照莒县,用15天时间穿梭于莒州博物馆、莒国古城与乡镇村落,以青春智慧激活文化基因,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赋能路径。

第一站,实践队来到了莒州博物馆。莒州博物馆内,1.2万件馆藏文物静静诉说着莒地五千年文明。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0余件国家珍贵文物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13个展厅的7个专题陈列,系统呈现着“日月山”符号大口尊、商周青铜礼器等瑰宝的历史脉络。队员们发现,扫码讲解虽能传递基础信息,却难以让游客触摸到文物背后的文化温度。为此,团队提出数字化保护方案: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文物虚拟模型,搭配AR技术让游客扫码“见证”青铜器铸造过程;针对汉画像石的风化问题,建议三维激光扫描留存精确数据,既辅助修复又搭建线上展厅,让磨损纹饰在云端重现;局部风化区域尝试纳米材料加固,在守护原貌的同时增强稳定性,这些建议得到馆方积极回应。

第二站,实践队走进莒国古城,7天的深度调研覆盖42家商户、276份有效问卷,直指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痛点。非遗工坊里,“莒地剪纸”传承人刘阿姨的过门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纯手工制作陷入“产量低、销路窄”的困境。队员们建议引入数控剪纸机分担基础工序,同时帮她搭建电商直播间,让剪纸技艺与民俗故事通过屏幕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传拓工作室和浮来砚铺受湿度影响大,团队设计的低成本恒温恒湿系统解决了展品保存难题;智能展架的扫码功能则让砚台产地、雕刻工艺等信息触手可及,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针对古城人流峰谷问题,提出的红外传感监测系统已纳入智慧升级规划,“莒国文化AR寻宝”活动更让历史文化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最后一站,实践队深入莒国乡镇,队员们聚焦文化资源与产业的衔接断层。桑园镇的“蚕桑文化”底蕴深厚,却面临“养殖端卖原料、销售端找货源”的尴尬。团队推动成立“桑园-古城”产业联盟,实现蚕桑养殖、丝绸加工与古城销售的无缝对接,首批定制丝巾即将上架。峤山镇赵氏砚雕传承困难,队员们策划“体验+电商”模式:在古城设体验区吸引游客参与制作,短视频推广技艺故事,单场直播就接到50份订单。与乡镇政府座谈时,“文化资源数据库”“青年传承人扶持计划”等建议,为乡村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5天的实践,从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到古城的非遗活化,再到乡镇的产业链整合,实践队以专业能力为莒地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莒地的文化根脉正在年轻力量的守护下,生长出乡村振兴的繁茂枝叶。

0 阅读:0
博速搞笑

博速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